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李永杰
在民族危亡时刻,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广东汕尾的李金水老兵就是其中一员。
1928年4月,李金水出生在革命老区广东海丰平东镇九龙峒坑口村。这是一座革命的村庄,一座红色的村庄。坑口村地理位置偏远,群众基础好,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是许多革命志士开展革命活动的据点。早在1927年,彭湃同志就曾经在坑口村的凤翔观和战友一起从事农民运动,为坑口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8年,东江纵队的革命队伍一度扎营坑口村,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就住在李金水家中,由身为共产党员的李金水母亲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并担任联络员。1941—1942年,坑口村是当时中共海陆丰县委中心所在地,中共海陆丰县委书记谢灿同志驻在村里进行革命活动。也许是从小受母亲以及其他革命志士的影响,李金水17岁就毅然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江纵队第六支队任通讯员,开始了艰辛危险的地下工作。
回想起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李金水老先生感慨万千:“那真是九死一生,但我从不后悔干革命。”抗战时期,地下工作极为艰险,为了能够完成好上级交办的任务,他经常乔装打扮,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敌占区为我们党送情报。作为一名地下通讯员,李金水的工作性质与其他战士不同,虽然极少与敌人直面激战,但经常在敌占区穿梭,一旦被敌人查到,那就是九死一生。新中国成立后,李金水结束了他惊心动魄的地下革命工作。
作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如今98岁高龄的李金水老先生深深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而感到自豪。“和平是用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太珍贵了。今天,我们的祖国强大了,更要告诉年轻人,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他动情地说道。
(感谢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为报道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