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赵徐州)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学者成长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7月5日,“第二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学者研讨会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学术会议”在辽宁阜新召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海臣主持开幕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岑松回溯了学校七十六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传统,介绍了将“太阳石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他表示,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太阳石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阜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一民表示,阜新市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鼓励开展伟大抗战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阐释工作,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充分用好阜新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工矿文化资源和转型发展实践资源,打造富有阜新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动的阜新样本。
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以“思政引领力与思政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出场中揭示了如何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着眼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提出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运用数字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效的具体路径。他表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思政引领力对于教育强国建设基本方向的指引是一种内在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由思政引领力的功能决定。
与会学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与“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教育传承”两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大家一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伟大抗战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密码,两者的融合研究与实践,前景广阔,责任重大。广大思政工作者要共同努力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思想道德建设专委会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同主办。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赵徐州/摄
与会人员合影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