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协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陈炼)7月5日,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在沪举行,论坛聚焦主题“寻求高质量发展下的供需再平衡”,与会学者立足前沿,发挥专业优势,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会上发布了《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研究中国经济亟须突破传统范式限制。一方面,要深入剖析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行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厘清其微观基础与行为新逻辑;另一方面,必须高度关注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和科创金融这“新三驾马车”,深度研判当前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进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

  “十五五”时期,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来看,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稳步提升国内需求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需将稳市场、稳预期、扩投资作为关键举措。此外,激发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重点,在于要积极推动政府的发展理念和职能变革。虽然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政策重点更多体现在需求侧,但依然不能忽视供给侧的问题。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已成为促进需求侧改革、协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应有之义。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内外多重挑战中实现稳定增长,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但供需失衡矛盾依然突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吴化斌提出,在政策层面,我们需平衡短期稳需求与长期改革,以定向宽松缓解债务压力,支持高端制造,完善社会保障以降低预防性储蓄,深化产业转型培育新引擎,防范“低增长—高债务—弱需求”长期停滞的风险。要通过打破市场分割,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形成差异化良性竞争环境,避免“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配置,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在释放消费潜力的同时不断激发投资活力。

  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

【编辑:隋萌萌(报纸) 张赛(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