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域国别学的不断发展,科技议题逐渐成为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拓展方向。欧洲学术界对科技议题的研究融合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方法论,体现了欧洲哲学的思辨特色,并在理论延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中国区域国别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借鉴。
欧洲科技议题研究历程的
多维图谱
欧洲对科学的重视源于其深厚的历史传统。古希腊哲学家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世界构成的探索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哲学逐步深入,强调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构建等方法促进科学进步。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强调通过理智认知外部世界,为科学提供了思想方法论,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石,并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研究和社会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学术界的大量反思。这些反思基于技术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和生活的影响,表达了深刻的批评和谨慎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受哈贝马斯、福柯等学者启发,欧洲学者广泛辩论科技的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讨论科学、权力、解放和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科技与政治的互动,包括权力、自由、个体权利和公平性等,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至今,与科技相关的哲学思考始终是欧洲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不仅在科学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深刻影响了欧洲研究的路径。
随着欧盟不断出台涉及科技方面的政策方案,学术界对欧洲科技议题的研究也迎来新一波热潮,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图谱。欧洲科技议题研究不仅涵盖了数字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领域,还包括伦理、法规以及科技与政治、经济、社会互动的复杂关系。这些研究反映了学者们对欧盟科技实力现状和挑战的深刻认识,同时为欧盟制定相关政策和国际合作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域国别研究与科技议题的
互动互鉴
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映了区域国别研究与科技议题的持续互动和深入互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们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延展与创新。
第一,科技议题赋能欧洲研究方法创新。一方面,科技不仅是被研究的对象,也正在成为研究方法创新的重要来源。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大大提升了传统数据的处理效率,为国际关系和区域国别研究带来了技术革新,推动研究向“数据化”“计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计算社会科学的整体浪潮下,如何利用科技工具提升研究的智能化与精确化程度,成为欧洲研究的前沿探索方向,这对研究人员的科技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体系被视为科技议题研究的重要变量,拓展了科技议题嵌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路径。近年来,学术界逐步将国家实力、国际体系结构与科技创新速度作为相互影响的独立变量进行研究,使科技议题与国际关系更加紧密贴合,为科技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
第二,科技议题推动欧洲研究理论延展。欧洲科技议题研究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中得到了彰显。在宏观理论发展的推动下,与欧洲科技议题相关的讨论逐步向跨学科的方向整合发展。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是欧洲学者研究科技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通过对这些理论路径的引入、借鉴和融合,欧洲研究者们将科技议题与社会学、伦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相结合,探讨科技变革如何塑造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以及对国际关系的不同影响。
第三,科技议题观照欧洲研究现实需要。科技领域的规范建构是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由于欧盟在国家实力和技术发展上与美国等科技超级大国存在差距,构建技术规范领域的主导优势便成为可行的研究路径。国家和国际法规往往落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而技术效率的提升促进了规范的传播,导致全球规范的同质化倾向。从这一视角出发,制定新的技术规范是一项战略行为,可以帮助欧盟在科技创新领域获得规范主导权力优势。在欧洲科技议题中,对规范的讨论频繁出现,尤其是对数字技术、网络安全规范的研究是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重要特色,积累了大量成果。
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
跨学科路径与特色
欧洲科技议题研究深受欧洲传统哲学中对伦理和价值的探讨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路径与特色。这些研究特色不仅成为欧洲学者在科技领域构建规范性力量的基础,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学者对欧盟及其成员国科技治理机制和伦理规制的研究。
首先,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对伦理和法律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在研究技术的同时,也探讨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构建。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技术的物质层面,还延伸到技术如何影响全球治理体系及其与现有国际法的适应性等方面。
其次,欧洲学者在技术决定论和社会构建论的辩证关系中,探讨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复杂性。技术不仅被政治力量、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观所塑造,同时也塑造社会结构和文化认知。研究者们采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强调技术不仅是物质实体,也是社会和政治过程的产物和影响因素。这种视角促使学者们重视科学研究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再次,欧洲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中的反思性与自我意识特征,深刻影响了科技议题研究的方法论和分析视角。科学哲学传统(如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理性与逻辑的应用以及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知识获取,这推动了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反映了学者们致力于利用更综合的案例研究、历史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建构等方法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鉴于欧洲一体化的超国家性质,欧洲的国际关系学者更加注重研究多边合作和国际机构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学者们强调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在应对科技挑战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跨国合作解决全球性的科技挑战。这反映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国际事务中倾向于多边解决方案的历史传统。对于中国的欧洲研究学界,还需要思考如何在区域国别研究与议题的互动互鉴过程中坚持中国立场,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坚持实事求是。
欧洲科技议题研究的经验表明,科技变革与区域国别研究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然而,相关研究兼具区域国别研究的地域性和议题研究的复杂性特质,导致研究内容较为松散,缺乏有力的理论整合。未来,学术界应持续加强对欧盟及其成员国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动向跟踪,推动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逐步建立起成熟的解释框架,为理解科技变革与区域国别研究之间的复杂互动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视角。
议题研究对于加强欧洲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学科特色意义重大。对根植于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别乃至区域特色的理解,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根基。持续且深入的议题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更深层次的地区哲学和人文传统,揭示科技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和历史等不同要素间的复杂互动。这种以现实需求和具体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视角,有益于探索区域国别研究与议题研究之间的关联和边界,从而推动形成更为全面和立体的区域国别理论知识体系。
(作者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