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的国际关系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7月4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首届区域国别研究青年学者座谈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聚焦“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的国际关系”主题,紧扣区域国别视域对研究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进行研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亟须深化区域国别研究以应对全球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诸多挑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姜延军表示,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门显学,不仅是理论探讨,更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要手段,能够帮助我们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从宏观的全球视野深入到微观的区域和国家层面。开展区域国别研究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汲取研究的资源、方法与智慧,要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当前的国际格局调整与国际力量对比,与互动模式变化紧密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文星从历史、经济、政治等多维度分析了“全球南方”崛起对国际权力结构、交往方式和国际规则的深远影响。他认为,“全球南方”通过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推动区域一体化,有力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发展。随着“全球南方”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对世界发展和国际秩序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议程。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何晴倩表示,当前国际竞争中价值链、安全化、国际规则、相互依赖等已成为关键词,地缘政治竞争强势回归,同时从传统的竞争模式扩展到技术竞争和国际制度竞争,且这些竞争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国际秩序的演化。当前的大国竞争也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权力转移范畴,呈现技术驱动、制度渗透与叙事博弈交织的复合形态。为此,经济、技术、规则和叙事竞争与地缘战略的结合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特征。

  “大国博弈加剧、局部冲突频发,而国际冲突的解决有赖于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周亦奇提出,当前全球热点问题中存在调停难以导向和平的“调停悖论”现象,这源于在调停过程中对冲突双方意图存在认知偏差、施压不均以及调停政策缺乏持续性等结构性偏差。国际冲突问题的和平解决,更好走出调停困境,需要我们实现冲突治理从“权力政治”向“协商政治”的转移,构建多元共融的治理范式。

  国际社会一系列重大变革冲击着冷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理论,重塑着国际关系研究进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认为,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正在积极回应百年变局下的新形势。一方面,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革新,聚焦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解释力危机,持续推动对国际体系等经典主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拓宽理论研究的视域和路径,在国际关系分析中“找回国家”“回归区域”,深度观照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制度、习俗、法律及文化等因素,以地方性知识诠释全球治理赤字、权力结构失衡等重大问题。

  区域国别研究能够以多维视角、多元方法、多学科知识解析当前国际格局、竞争、冲突、合作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剧烈变动与突出挑战,阐释重大变革内在逻辑与中国方案的独特价值。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学术界应主动突破学科、理论以及方法壁垒,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战略主动,以创造性的中国实践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主办。

【编辑:隋萌萌(报纸) 张赛(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