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李秀伟)2023年11月18日上午,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现象学青年论坛在北方温泉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现象学与生命的超越性”。

2023年11月18日,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现象学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他指出,经过几十年来学者们的接续努力,现象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高度发展的学科。在新时代,青年学者要从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自觉意识出发,让汉语现象学研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激发,推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视野、中国问题的现象学研究。最后,他预祝第四届中国现象学青年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致辞 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朱昌荣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文科大学;在科教融合战略下,哲学院与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队伍。此次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提升社科大哲学院的科教融合水平,推动社科大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丰富社科大哲学院办学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朱昌荣致辞 图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在致辞中表示,通过各位学者对推进现象学运动的不懈努力,在中国,经典现象学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前沿研究领域正不断向西方哲学史以及中国哲学等更多方向拓展和推进。青年学者是中国现象学运动的未来,殷切期待青年学者在现象学领域中取得更高水平的成就。
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致辞 图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倪梁康参加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马寅卯主持。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倪梁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马寅卯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靳希平作主题发言,他首先谈到中国的现象学运动在一大批哲学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历程,今天各位青年学者也已经成为现象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表示,超越性概念是现象学运动中的重要主题,有着丰富的哲学史资源。对生命的超越性、超越性的思考特别需要现象学方法的引导,使得其所指内容能够回到事物本身,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方法论原则,也体现了哲学思维的彻底性。他表示,将思考超越性问题与中华文明相结合,有助于提升中华民族思想境界,促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靳希平发言 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在主题发言中指出,现象学研究氛围开放包容,研究风格严谨踏实,研究方法对当今哲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他表示,现象学视域下的生命是具有意义构造、具有开放性、能够容纳更多体验的生命。对生命的现象学理解既有助于拓展生命意义的深度,也有助于现象学在交流中保持活力,“永远年轻”。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增定发言 图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编审陈小文主持开幕式主题发言 图
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共有9场分论坛报告和评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与会并作学术报告、参与对话交流,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思想的碰撞。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