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故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7-21
收藏 纠错

  讲好中国共产党生动的民主实践创新故事,具象化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实效性,展示可感知的政治文明图景,这不仅有助于打破西方在民主话语中的垄断,也有助于增强中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民主形象国际传播,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探索自主民主道路贡献中国智慧。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它聚焦于民主的主体维度,解答“谁的民主”这一根本问题,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将民主的本质回归于人民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治理智慧,又融合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权利保障理念,构建起具有人民性特质的新型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精英主导的民主模式,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纳入民主政治体系,确保了14亿多人民不分民族、职业、地域、阶层均享有平等民主权利,保障了多元主体的实质性参与。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主体构成的多元性上,更在于参与形式的创新发展,参与内容的广泛覆盖,既有制度化渠道保障常态化参与,又有灵活性机制适应差异化需求,权利保障体系贯穿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使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参与的民主故事,进一步激发人民的参与热情,通过法治化明确新型参与形式的权责边界,以数字化深化人民参与动态通道,用科学化评估优化参与质量,推动广泛性从“数量覆盖”向“深度激活”演进。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特质落脚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问题的解决,回应了“何种民主”问题,本质在于实现制度化的程序正义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结合,着重于制度设计与实施必须能反映民意,体现民智。

  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全周期民主机制,使民主贯穿于决策形成、执行监督、效果反馈的全过程,形成从诉求表达到政策转化,再到效能检验的闭环治理系统。这种真实性在制度层面表现为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利益表达的贯通性与政策调适的敏捷性。具体而言,健全的立法协商机制确保多元群体的理性诉求纳入决策议程,绩效评估体系将民意满意度量化为治理参数,动态反馈机制则推动政策持续优化。既规避了“程序空转”式的治理失灵,又超越了单向度政策输出的局限,使“人民同意”从选举周期的瞬时授权,深化为贯穿治理全过程的持续性政治动能。

  面向数字化时代的治理变革,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有效的民主故事,在技术伦理与制度韧性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政策全链条的可信存证与追溯,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民意识别与聚合的精准度,同步构建程序透明与隐私保护并重的数字民主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制度运行的宪法保障机制,将民主程序的实质正义要求转化为可诉诸司法审查的权利保障体系,为真实性原则提供坚实的刚性制度支撑。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导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管用性特质深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作为历史进步机制的理论洞见。真正的民主制度应当成为“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其价值不仅在于权利分配的形式正义,更在于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效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民主的实际效能,解答“民主何用”的问题,核心逻辑是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根本特征在于强调解决实践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效能。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把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充分保障多元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又实现治理资源的高效整合,使其真正成为破解民生难题、实现社会善治的核心机制。例如,重大决策通过多层协商、多方论证形成科学化方案;危机应对依托制度化的社会动员网络,迅速凝聚共识、调配资源;基层治理借助民主实践的深度延伸,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治理创新的源头活水。这种效能转化机制使民主制度超越单一的权利保障维度,发展成为能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率、增强集体行动能力的复合型治理体系。

  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求,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得通、真管用的民主故事,在制度优化与技术赋能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深化。优化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提升“从群众中来”的信息整合效率与“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转化效能;健全完善治理效能的评估反馈体系,构建涵盖问题识别、政策调整、效果追踪的数字化治理闭环;强化制度创新的理论自觉,将治理实践中积累的方法论优势,凝练升华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民主效能理论体系。

  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将人民的主体性置于核心地位,深刻践行“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的根本要求,从广泛性筑牢主体根基,到真实性提升制度优势,再到管用性彰显实践价值,将主体参与、程序正义与治理效能有机统一,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理论逻辑,也彰显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新征程上,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关键在于协同推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文化涵育,持续推动民主政治从制度优势向更高层次文明形态的深层跃迁,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毕雁 实习编辑:张潇文】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