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构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劲驱动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二者内在互动的深层逻辑:以彻底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内源性动力与政治引领,同时以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作为检验自我革命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依托作风建设的传导机制,协同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提升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双重革命”的动态平衡与互促共进,这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与战略抉择。
自我革命始终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关键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攻克了许多长期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党面临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党要在复杂环境中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通过自我革命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掌握发展主动权。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艰巨。在前进道路上,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社会革命的实践成果检验党的自我革命成效。党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推动社会革命取得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本身即印证了自我革命的正确性与实效性。在经济领域,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在脱贫攻坚战场,党带领人民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自我革命带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验证了党的自我革命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等目标上的强大效能。
从实际出发可知,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问题折射出党的自身建设短板,一些地方和个别干部在工作中暴露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映射出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的工作积弊。为了消除这些积弊,我们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改进作风,通过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显著增强。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革命旨在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持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需要党以自我革命精神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同时,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党的建设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社会革命时常聚焦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要求党通过自我革命强化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作为贯通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键纽带,深刻体现着两者的内在统一。从自我革命维度看,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原则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筑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引导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廉本色,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从社会革命维度看,干部作风直接关乎党的形象、政策落实和社会革命成效。优良作风能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群众智慧力量,合力推进社会革命。作风建设如同枢纽,将自我革命锻造的纯洁性、先进性转化为推动社会革命的强大实践力量,使两者相互贯通、协同促进。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文山会海、调研虚浮,不仅降低效能,更易掩盖深层矛盾,弱化自我革命的针对性,造成政策“空转”。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则侵蚀干部思想防线,消解党的战斗力,少数人沉溺物质享乐、背离初心,严重损害公信力,动摇社会革命的群众基础。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四风”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我们应以作风建设为桥梁,推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良性互动,这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们唯有以“常”“长”二字的韧劲深化作风建设,破除积弊、强化制度效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以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时代发展,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问题研究”(24&ZD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