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当代文学批评》第一辑在苏州首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8-06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报苏州讯(记者吴楠  通讯员臧晴  焦亚坤)8月3日,《当代文学批评》辑刊首发式暨“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当代文学批评》主编王尧在创刊号卷首语中写道,辑刊是当代文学批评转型中的一个环节。“当代文学批评”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存在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外部变化会迅速成为学科遭遇,这常常会转移学科内部问题,而把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外部之变层面。其实正是这种外部与内部的复杂纠结生成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内驱力,生成了当代文学批评的当代性。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提到了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尖锐性和批判性,只说好话的情况未得到改善,社会各界对文学批评仍不满意。二是回答文学问题的能力减弱,难以对新大众文艺等话题及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给予及时、有力、令人信服的阐释,且过去的文学性标准难以解释当下问题,重新认识文学性是批评界的重要任务。三是对现实问题缺乏有效回应,文学批评界因未厘清相关概念而缺乏话语权。四是对文学思潮现象研究不足,21世纪以来新的文学思潮现象较少被研究。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楠认为,在当代人文学科面临新挑战、呼唤新作为的语境下,《当代文学批评》的诞生肩负着特殊使命。刊物定位清晰,立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融汇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与跨界视野,致力于构筑兼具思想深度、学术厚度和时代精神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与会学者建议,办刊要避免同质化,依托苏州大学思想史研究和海外汉学资源,打造1—2个主打栏目,吸引国内外顶尖学者,突出“世界中的中国文学”等特色。内容上,要关注文坛新现象,以规范的标准回应现实议题;重视史料类研究论文,设置相关栏目;加强文本细读的审美批评。形式上,利用辑刊的灵活性,发表长文、论著片段,采用专题论坛、访谈等多样形式。要强化与译林出版社合作,向海外汉学家约稿,利用公众号和网络扩大影响力。
  会议由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当代文学批评》由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与喜境(苏州)文化发展公司联合创办,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隋萌萌(报纸) 齐泽垚(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