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人文经济学研究的理论使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收藏 纠错

  苏州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人文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使命担当,第一时间启动实施人文经济学研究工程,组建“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等人文经济学专门研究机构,同时举办人文经济学主题学术活动,推动人文经济学专项研究和实践,发布苏州人文经济研究“揭榜挂帅”课题,一批有高度、有深度的理论成果迅速形成,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具有丰富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实践样本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人文经济学”概念具有鲜明的价值引导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意味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自我突破、因应各种挑战、切实有效的发展范式。这种范式,既能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具有地方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能在中国大地复制推广。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的样板特性得到彰显。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从乡镇经济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创新驱动经济的探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型发展路径与实践经验。这一经验简单概括就是,苏州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最终成长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印证了这个跨越时代的宏大命题。苏州是江南文化高地、红色文化沃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镇,既有大量物质、非物质的文化本体,也有文化与多领域融合形成的衍生资源,更有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苏州在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铸就了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优势。

  苏州在人文与经济的互促共进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形成了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主体的苏州“三大法宝”,走出了文化与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苏州之道”。这个“道”既是苏州大地上创出的特色路径,也是对现代化地方实践未来方向的引领,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按照“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的逻辑,人文经济学研究需要立足于人文经济学实践。通过对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进行研究,能够较好地揭示苏州人文经济学实践的特点,为构建人文经济学理论提供重要支撑。为此,苏州于2024年4月启动了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编著工作,面向全市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征集遴选。经过一年的系统研究、反复论证,最终从人文传统、人文价值、人文智慧、人文资源、人文精神五个方面确定了近百个典型案例,形成了《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

  典型案例库力求从不同角度生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场景画面,真实反映苏州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的实践特点。这些案例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人文经济融合发展的风貌。建设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目的就在于为全国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丰富样本,不断推动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为绘就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经济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入推动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

  为推动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苏州迅速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苏州大学成立全国首个“人文经济学研究院”,苏州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精心办好系列学术活动,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人文经济苏州论坛”等多场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全面、系统研究人文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开展课题攻关研究,推动苏州社科专家撰写专题著作和文章并出版、发表,《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就是首批重大研究成果中的代表性作品。为推动面向实践的研究,苏州积极探索打造研究与实践基地,在张家港、常熟、吴江成立了人文经济学研究与实践基地,形成了“中心+基地”一体化模式。同时,与有关期刊共建人文经济学研究专栏,打造全国人文经济学成果发布与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

  人文经济学首先是一种发展理念,用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人文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愿景,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文经济学是一种模式,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人文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在实践中,人文经济学也对应着丰富多彩的实践形态,其实践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进一步深化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要加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人文经济学本质问题的攻关和突破,对于什么是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文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经济实践的探索研究。人文经济学和人文经济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人文经济学研究离不开人文经济实践。一方面,要重点总结好苏杭等地开展人文经济实践的成功经验,把这些经验上升为人文经济学理论;另一方面,要以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为指引,以高水平的人文经济学研究成果指导人文经济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新路径。

  (作者系苏州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编辑:隋萌萌(报纸)赛音(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