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人文经济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先导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8-27
收藏 纠错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论述成为全国上下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大热点议题。深化人文经济学研究,具有破除西方经济学话语霸权、构建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先导性和示范性作用。这是又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其着力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文新目标推动学科逻辑起点置换:从“理性人”到“文化人”。人文经济学反映和表达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人文缺失弊端的本质要求,在逻辑起点上就必然表现为破除西方经济学充满人文缺失和人文悖论弊端的抽象“理性人假设”,将其置换为唯物史观“以人民为中心”根本宗旨指导下的“社会人”和“文化人”,从而将人文要素与经济要素及其两者双强关联方式同步纳入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置换西方现代化两大根基“大写的人”“大写的理性”聚焦的抽象“理性人”观念的使命不仅存在于经济学领域,更要扩展为破除所有现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个相关领域的逻辑出发点,以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的“社会人”和“文化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的逻辑起点。

  二是人文新内涵推动自主知识体系知识重组。人文经济学的本质内涵不仅破除了西方经济学将学科内涵固化为研究经济“理性人”及其逐利物用规律的偏狭深描,更要进一步打破西方学界将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支撑、建设文化强国与经济强国视为二元分裂、互不关联的传统学科体系分类方式,进而打破西方话语霸权长期禁锢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分类,将人文与经济双强同步列为同一学科研究对象,进一步揭示人文与经济相互贯通、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双向转化形成的人文经济形态。

  三是人文新赛道设计推动相关学科观念变革和功能重组。人文经济学贯通人文软实力与经济硬支撑,需要探索设计贯通的路径和赛道。人文新赛道设计理念要求颠覆西方话语霸权对于相关学科本质的内涵限定,倡导思想解放、构建新学科内容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则强调尊重每一个员工的自由主体精神,以鼓励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撑企业的发展,以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内外关系和谐。为此,企业将涉及新的人文企业的理念、本质规定和标准体系的建构,因而将全面刷新企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以及相关的企业制度和法律变革。对于市场来说,不仅鼓励竞争出圈者,同时也鼓励各种潜力无限的参与者,以合作共赢的规则来促进竞争。同样,人文新市场将重塑市场经济理论,将原初仅仅服从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所形成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市场转变为充满人文灵魂的合作共赢。对政府治理而言,不仅要为激励优秀者提供服务型便利,更为各类人群的创新创业提供基础性公共产品,还对各种人文要素导向的创业者提供重点扶持。政府作为人文经济形态的积极谋划者和建设者,自身就是新赛道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在国际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共商共建共享,主张国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互鉴。这一国际合作新理念深得“全球南方”人民的高度认同。

  四是人文新规则变革相关学科理念。学科理念变革,涉及法律法规、制度政策、行业规范、企业伦理等各个领域的相关理念和知识重组。创建人文新赛道必须对重建人文新规则加以保障,即以人文要素融入制度、法律、规约体系。所谓人文新规则,即要求检验人文新赛道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规则等,具有高度的人文价值导向和内容支撑。与建立人文新赛道的存在领域相对应,人文新规则也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国际规约、民族国家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公共政策、市场规约、全民行为规约和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主体的企业制度等。人文新规则的提出,必然要推动法学和国际法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学、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的重新建构。从人文到经济、从法律到政治、从国内到全球、从哲学到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组、学科重建、学术再造将顺理成章。

  五是人文经济学内在规律的重置,带动相关领域内涵的不断变革。人文转化为经济、为之铸魂赋能,人文与经济之间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双向转化的机制和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随着人文与经济两者素质提升而提升、变化而变化的。实践表明:在全要素生产率的资源主导阶段,人文要素仅仅被纳入文旅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人文经济形态仅限于文旅产业;而在资本主导型阶段,文化软实力就更多地表现为文化产业,人文经济就扩展为整个文化产业的开发;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革命阶段,文化软实力就会内聚为崇文睿智,人才、科技和人文要素就会沿着各种创新路径加以扩展,人文经济会扩展为所有创新经济的主要着力点;在人文要素主导期,不仅会发生以数字化、AI、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自然科学奔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更会反向发生人文社会科学奔向自然科学的强大潮流。人文经济学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这种演变过程揭示了人文与经济互动的动态性,强调在不同发展阶段,人文要素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之相应,人们对于反映和表达规律的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定位就不断呈现刷新状态,而与之相关,最终实现知识体系图谱的重组和全方位融合,学科界定和学术领域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总之,人文经济学研究将会成为翱翔知识蓝天的“领头雁”,带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雁阵般起飞,不断摆脱西方话语霸权的控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作者系苏州大学特聘教授)

【编辑:隋萌萌(报纸)赛音(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