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该倡议提出后,迅速引发各国人士共鸣,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热烈反响,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个重大倡议。
全球治理倡议表明了中国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同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进全球治理变革的意愿与能力。为解读全球治理倡议的内涵要义及其反响,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国学者。
受访学者认为,全球治理倡议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满足了“全球南方”国家对于国际秩序的新期待,为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机遇。在全球化面临多重挑战、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的当下,全球治理倡议点亮人类前行之路,成为优化国际治理体系的战略尝试。
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
“这一倡议应运而生,意义重大。”贝宁《外交标签》杂志主编埃里贝尔-拉贝尔·埃利泽·阿德约维(Héribert-Label Élisée Adjovi)对记者表示,全球治理倡议彰显了中国秉持多极化、公平和包容性合作原则重塑国际秩序的决心,是基于对当前全球安全、贸易、能源及技术合作等制度框架的仔细考量。
自此,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大维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此,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和社会科学系国际关系中心教授玛莲(Mariana Escalante)阐述道,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在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之后,面对全球性挑战增加的形势推出的又一全球倡议。该倡议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贡献中国方案的持续努力,重申了中国外交政策对践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共识的坚定承诺。
“全球治理倡议影响深远,亟待学术界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阿德约维认为,该倡议是中国战略理念的关键一环,既是对局部地缘政治动荡的回应,也是突破西方理论范式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结构性局限的有力举措。
玛莲补充道,该倡议表明,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国际秩序,这与倾向于采取单边限制政策的西方大国形成对比。
在阿德约维看来,全球治理倡议既是外交政策宣言,也是对呼唤全球治理优良理念的回应。它值得作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模式的一大重点加以深入研究,或将重塑未来数十年的国际合作格局。“本质上,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外交政策,更是一种外交叙事。当叙事获得制度性支持或外交力量的支撑时,便能回应全球期待。”阿德约维说。
祛除全球治理顽疾
如今,我们身处的世界面临巨大变革,国际形势愈加纷繁复杂。纵观当前的世界格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在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倡议顺势而生。
阿德约维对当前的全球动荡局势深有感触:“地缘经济紧张局势加剧,贸易碎片化、供应链中断等问题频发;传统多边主义遭到侵蚀,联合国机制弱化、大国选择性退出等现象时有发生。”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喀麦隆籍特聘教授高畅(Au-gustin F. C. Holl)提出,当前,区域冲突持续不断,外溢效应明显。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阴影仍在笼罩部分地区。联合国系统也面临改革的挑战。二战后建立的多边秩序正面临深刻危机。一些西方大国为了自身利益而阻止全球治理变革,甚至改变历史的原有进程。
“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已无法满足新兴国家的利益,这些国家在重要的国际决策过程中发挥着相当边缘的作用。此外,联合国机构多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非洲肯尼亚。为此,中国深知,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以实干家、行动派的精神,祛除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顽疾。”高畅补充道。
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系教授马尔科斯·皮雷斯(Marcos Pires)表达了相似观点。他从世界历史视野的角度分析道,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很大程度上仍停留于80年前二战结束时建立的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甚至世界贸易组织等金融机构固然有其合理性,但都无法与当今世界的需求同频共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是民心所向,旨在与时俱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并提高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合作机制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多边贸易体系必须重建,为此,有必要重新激活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的监管权力。”皮雷斯提到,人类文明是一个由千姿百态的文化、多种多样的传统组成的百花园。因此,各国的实际国情、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权利必须得到尊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肆意向别国强加自身单一的政治或文化模式。一个理想的全球治理体系,应当有利于国家之间达成协议、形成共识。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正是将这一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考虑。
“目前针对全球治理的改革远远不够。”高畅表示,全球治理架构必须以区域多边机构的有效运行为基础,一些与多极化相违背的旧有全球治理规则应当被废弃。
展现和平发展的本质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Philémon Yang)近日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承诺。同时,他表示,中国在联合国系统、多边主义、“全球南方”合作等方面的贡献“令人瞩目”。
谈及此,皮雷斯颇为认同。他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符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一直以来,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表明中国将用行动继续坚守这一立场。
在玛莲看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显著特征,是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与霸权行径。中国不仅以言辞表明立场,更以具体行动与倡议展现其和平发展的本质。例如,中国始终倡导“和平崛起”,并推动多项务实国际合作。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深刻体现了这一点。
高畅表示,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全球治理倡议,中国将与同样持有友好意愿的国家加强互联互通。中国主张合作共赢,反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皮雷斯也提到,如今,尽管美国政府试图阻止中国的发展,但这一切只会让中国愈加成熟,并将外部压力化为自身前进的动力。
提升“全球南方”国家话语权
全球治理倡议在“全球南方”国家中产生强烈共鸣,获得广泛赞誉。不少国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彰显了中国与日俱增的影响力、感召力与引领力。
随着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话语权不断提升。皮雷斯提到,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引领“全球南方”国家迈向更加包容、民主和多边的秩序。与此同时,中国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的韧性,成为世界各国的标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可靠性,使得许多国家愿意主动成为中国的真伙伴、好朋友。
阿德约维提到,全球治理倡议标志着中国在塑造国际体系中的深度参与。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参与者,更是引领者。这一倡议反映出中国外交政策向主动的规则制定者迈进。阿德约维进一步谈道,“全球南方”国家虽在崛起,但在规则层面仍处于被动或边缘角色。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将为“全球南方”国家在集体安全与跨洲团结的框架下发声带来希望。全球治理倡议构想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倡导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均平等参与全球规则制定。这意味着要对现有的决策机制进行重构,建立基于共同利益而非不对称权力关系的合作模式,从而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话语权。
玛莲分析道,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凸显了其聚焦南南合作的定位。上合组织本身汇聚了“全球南方”多个重要国家。全球治理倡议并非中国单方面主导的替代方案,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对话协商、促进跨区域合作提供开放性平台。
玛莲从拉丁美洲的视角分析道,这一立场体现在诸如“中国—拉共体论坛”等平等合作机制中,也反映在更为便利的签证政策和覆盖多层级、多领域的合作项目中。这些举措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在相互尊重主权、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这些原则一直指导着中国的外交实践,并在全球治理倡议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与体现。
高畅以中非合作为例谈道,中国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已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今年6月,中国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这将为非洲欠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更多便利。这一举措,不仅为改善非洲当地民生带去实实在在的优惠,也为优化全球治理格局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亚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今天的‘全球南方’国家正在设法恢复自身应有权益,并提高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些努力令人欣慰。”皮雷斯如此说道。
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智慧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源远流长,滋养着世代子孙。不扩张、不侵略、不殖民的理念,镌刻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这与全球治理倡议中“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五方面内容不谋而合,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智慧之中。
玛莲谈道,全球治理倡议的理念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该倡议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体现了“天下为公”的胸怀。该倡议也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紧密相连。对此,高畅深表认同。在他看来,近几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更早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都着眼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美好愿景。
高畅谈道,中国经验植根于强烈的历史感。中国历尽艰辛,但始终在人民中找到力量和源泉,最终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非凡成就,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主张全球层面的深度融合,而非西方倡导的孤立主义。“在中国的引领之下,一个新的多极世界正在出现——事实上它已经在萌生——这一潮流无法阻止。善意的人们相信,和平终将会胜利。”
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治理倡议彰显了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为人类集体繁荣而不懈努力的意愿与决心。“全球治理倡议为危机中的国际关系提供了可行的战略框架。美国发起的单边行动、经济制裁、科技遏制等,正在破坏国与国共存的应有规则。中国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体系,确保一国的利益不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之上。”皮雷斯最后这样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