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中阿文旅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09-25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征) 9月19日中阿文旅合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阿文旅官员及学者围绕中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阿旅游合作与未来发展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并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共同推动中阿文旅合作迈上新台阶
  沙特文化部研究与文化遗产事务次大臣玛哈·阿卜杜拉·阿尔森南指出,沙中友谊承载着两国愿景和期望,致力于实现反映共同文化价值观,并跟上全球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文化和文明对话司司长、“全球文明倡议中阿中心”秘书处阿方主任优素福·巴德尔·米沙里表示,中阿在文化旅游的合作为深化文明交流、拓展经贸和文化合作提供了战略机遇,尤其在人力资源领域。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长助理里哈姆·萨米尔·穆罕默德说,旅游在埃及不仅仅是经济部门,更是社会成功的典范。
  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旅游发展需进一步加大非遗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的挖掘力度。加深广大游客和旅游利益攸关方对非遗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对非遗传承发展规律的认识。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黄河认为,博物馆的展览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文旅体验消费新场景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未来的博物馆应当抓住时代机遇,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目前,中阿文旅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文明对话,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民间友好的系统性工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计金标校长提出,以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中心为代表的学校相关机构以中阿文旅合作为纽带,促进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更广阔的战略纬度来看,中阿文旅合作已超越传统定义和范畴,成为双方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路径。
  会议致辞和主旨发言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杨博主持。
  中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与会专家合影
  摩洛哥青年、文化和新闻部合作司司长拉希德·穆斯塔法说,期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中阿合作,把它打造成南南合作的典范,共同设计并实施新的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项目,推动在数字文化、现代科技、文化创新等领域的合作。阿尔及利亚文化和艺术部法律事务司司长纳比尔·谢拉迪说,文化凝聚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文明交流愿景,两国始终是基于友谊和相互尊重合作典范。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鲜活记忆,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也是促进两国文明对话的机会。文化和艺术交流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有利于拉近文明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对子孙后代有利的事情,能够增强下一代对文化归属感的保障。突尼斯文化事务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那斯琳·本德·希勒讲述了中突文化合作现状与前景,并表示愿阿中文化沟通之桥长存,传承两国之间共同的文化观。文化旅游不仅限于建筑和一些古迹,还涉及构成民族身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毛里塔尼亚文化、艺术、传播与议会关系部部长顾问西迪·穆罕默德·吉都介绍了毛里塔尼亚发展文化旅游的要素和特点。约旦伊尔比德省文化局局长、伊尔比德文化中心主任苏尔坦·祖格尔和约旦文物总局文物收购和法律事务部主任纳吉赫·哈立德·穆罕默德分析了阿拉伯文化如何因向中华文明开放而变得更加丰富。巴林文化文物局文化司司长胡达·阿拉维说,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数千年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贸和货物交流的通道,更是思想艺术和知识交流的桥梁,促成了伟大的文明互鉴,极大丰富了人类共同的遗产。
  中央歌剧院副院长吴钊说,中阿文化交流合作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前景广阔。中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的发展繁荣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中国和阿拉伯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共通的,合作潜力巨大,以歌剧为桥,跨越文化的共鸣,深化中阿文化交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也是中阿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汇点。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林瀚以泉州为例,讲述了中阿海上商贸传统与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说,文物可以在全新技术的加持下变成一个全新的场景,历史建筑、地标建筑、考古遗址、博物馆、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而产生新的变化。中国驻埃及、摩洛哥使馆前文化参赞陈冬云说,横亘千年的丝绸之路,早已将中阿文明紧密相连,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应仅仅回望过去,更应携手铺设一条面向未来的数字双向道,促进文化与旅游领域综合发展,开启中阿文旅交融新纪元。在中阿文旅合作中,有很多医学领域的融合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黄涛讲了中国文化中的针灸文化,分享了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医药国际合作。
  “中阿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主题交流环节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院长李宁主持。
  中阿旅游合作与未来发展
与会专家合影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运输和旅游司司长助理阿卜杜勒·卡里姆·法里斯说,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阿拉伯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希望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并且支持数字经济、技术、旅游、交通、制造等领域合作,提升双方伙伴关系和一体化水平。摩洛哥旅游、手工业和社会团结经济部战略与合作司副司长欧麦尔·迪尼亚、阿尔及利亚旅游和手工业部人力资源与发展司司长马杜伊·阿卜杜勒阿齐兹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利用文明和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验,以及与中国的合作。科威特新闻部旅游司代司长乌萨玛·穆罕默德·白立基认为,智慧旅游、数字应用和电子营销等正在改变旅游业的面貌,使旅游目的地更加具有吸引力、更易抵达。巴林文化文物局游客服务中心处处长法德瓦·侯赛因·孔吉聚焦巴林的遗址资源,为中阿遗址旅游促文化传承的合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来华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中旅集团总经理助理张克雄说,中阿必须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助推的合作新格局。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互为重要的客源国和目的地,希望更多阿拉伯国家游客来中国旅游,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教授说,Z世代的年轻人群作为旅游市场的核心,更关注定制化和主题化的旅行方式,他们潜在的需求为开发新型的项目和产品带来很多想象空间。罗卡文旅CEO、穷游网联合创始人崔莉分享了海外目的地营销的“中国表达”。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北京旅游学会理事吴若山建议通过友好度的提升、产品的丰富,让中阿之间游客数量越来越多、体验感越来越好。美团文旅行业总经理、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说,在全球旅游业强劲复苏的浪潮中,中国正在以科技+政策双轮驱动重塑整个旅游业格局。
  “中阿旅游合作与未来发展”主题交流环节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副院长魏启荣主持。
  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承办。
【编辑:王晏清】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