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探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使命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3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报无锡讯 (记者王广禄)10月11日,由江南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庙学论坛在无锡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庙学制度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庙学制度在中国延续千年,是古代官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作为中国古代官学与孔庙结合的特殊教育形态,庙学被认为是理解中华文明传承与教育发展的重要视角。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提出,长期以来,庙学研究远不及科举、书院等领域,形成“庙学冷”现象。他呼吁推动庙学研究的系统化,建议编纂“中国庙学通史”。
  面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转化需求,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广少奎提出,文庙不仅是实体空间,更是文化记忆与社会关系的聚合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文庙物质空间的转型再生、精神空间的多维重塑及社会空间的共生重构。信阳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赵国权探讨了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教化功能与文化传承作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于书娟则以元好问的庙学思想为例,提出“载道化民”“兴学明道”的理念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苏东坡书院)副院长方正认为,未来研究需平衡“历史深度”与“现实广度”,既要深化祭祀制度、文献整理等传统议题,也需关注数字人文、文化认同等当代课题。
【编辑:刘娟(报纸) 齐泽垚(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