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命题。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把握科技进步趋势,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学指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更高质量的、更高效率的、更现代化的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精神资源和自由时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蕴含的先进生产要素与创新动能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动力,更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创造现实条件,使现代化发展成果最终落实到人的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物质根基,为人的全面发展构筑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通过科技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系统性重构与整体性优化,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首先,培育新型劳动者,优化生产力核心要素。以数字技术、智能平台为支持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设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帮助劳动者系统掌握新兴知识与实践技能,推动其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其次,建立智能化生产体系,促进劳动资料革新。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绿色技术等前沿技术驱动传统产业深刻变革,推动传统生产设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构建起更加智能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数据、算法、程序、网络等新型生产要素作用日益凸显,推动生产资料形态与功能发生质的飞跃,成为驱动生产力跃升的核心力量,为社会物质财富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最后,拓展新材料新领域,丰富劳动对象范围。新质生产力依托前沿科技不断延展生产领域,通过研发高性能新型材料、探索深海高空等新领域,持续拓展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范畴,对劳动对象进行广度与深度的全面拓展,为物质生产开辟新的实现路径,丰富社会物质财富积累方式,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丰富精神资源,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能。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不仅在物质领域引发深刻变革,更对精神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动能。在劳动者层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新质生产力推动教育体系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劳动者在专业知识、数字素养与人文修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同时,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日益完善,兼具科学精神与艺术情怀的文化创造队伍持续扩大,将有效突破传统专业领域的局限,推动精神生产从专业化活动转向社会化的创造性实践,为精神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持续而鲜活的主体创造力。在劳动资料层面,数字技术重构精神生产的技术基底。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我国文化大数据体系、数字人文平台、云端创意工具等新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文化资源实现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化、智能化形态转变。数据要素在精神生产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化形成可重组、可再生的新型存在形态,极大丰富了精神生产的要素供给。在技术应用方面,智能化工具体系正在深刻改变着精神产品的创作与传播方式,文化资源的存储、传播与再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催生出全新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提高了精神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为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供更多便利;在劳动对象层面,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精神生产的作用对象。数字文明时代,精神生产对象已从传统领域延伸至数字空间。数字空间催生的虚拟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在新技术赋能下的现代化表达、跨界融合产生的新型文化内容等持续丰富充实着精神生产素材库,促进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多元化,推动精神生产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丰富资源,进而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拓展自由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条件。个体对自由时间的占有程度是衡量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明确指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个体自由时间的充裕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在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因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着个体可支配时间的结构。当社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时,生存需求迫使人们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必要劳动,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社会生产效能的质的飞跃。先进生产工具取代了大量重复性劳动,为实现“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创造可能。这种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能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节省下来的时间转化为个体可自由支配的发展资源,使劳动者从机械性操作中解放出来,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活动中。新质生产力通过拓展人的自由时间,为个体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提供重要支持,使人们能够充分地参与教育提升、文化创造和社会交往,不断增强自身主体性、全面释放创造性潜能,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与原创性贡献研究”(23&ZD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