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2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圳讯 (记者李永杰 通讯员王路正)11月7—9日,“第八届中国文体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主题,深入研讨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接续、学科建设和现代意义。

  中国文体学历史悠久、地位显著,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占据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半壁江山。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彭国忠表示,传统的政教制度、礼乐文明是文体发生、衍变的深层基础,千百年来常论常新,彰显着中国文体学这一富矿可供持续挖掘的深度。当下,文体学日益成为相关学科重要的学术生长点,期待文体学研究能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等学科的整体进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吴承学从学术史视野中的学术会议角度,追忆了中国文体学研讨会与中国文体学发展的密切关联。他认为,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是当代学人的学术责任,期待新一辈学者超越中西畛域,打通古今鸿沟,突破学科樊篱,创造出超越古代文体学的新辉煌。

  中国文体在域外的变异与创新也备受关注。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卞东波认为,不能孤立地研究古代的作家、作品,应将其纳入东亚汉文学史的脉络中加以审视。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陆胤聚焦“作为士大夫之学”的文体学,认为应关注文体学与日常生活史的交融,为日常生活史注入经典性、人文性和体式自觉。

  会议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等单位主办。

【编辑:刘颢婧(报纸) 张赛(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