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保护自然本质上是保护我们自己

作者:刘须宽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自然环境既制约着人类实现物质极大丰富性的生产能力,也现实地揭示了环境改进的潜力与迫切性。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大自然,本质是远离贫瘠,避免人类的自我消亡,追求富饶与宜居的美好未来。期待神州大地处处再现林则徐笔下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的美好景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螺旋式上升的,对自然的保护与回馈意识也是逐步形成的。很多时候往往是教训对我们的触动更大,为了发展经济所付出的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得多,关键是环境不等人。习近平总书记不无担忧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
关键词: 本质  地球  环境  人类  自然  

“环境悬崖”倒逼人类审视“自然约束”

作者:刘须宽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从生态视野看,加速人类衰亡的综合破坏力正在不断积聚。罗马俱乐部列举了“人类困境”的十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自然界受到劫掠和退化,人类生活的四大主要系统——土地、牧场、森林、渔业正在遭受过度开发。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人类的过度索取和破坏,人口增长也引发了对物质消费的巨大需求。就目前的科技转化能力而言,也许地球上尚有新的资源补给能够减少人类对现有的石化资源、土地、牧场、森林、海洋的依赖,但那依然是需要通过地球上的其他资源来置换或转化的。在一定的时空中,地球的资源总体上必然呈现供给能力达到峰值之后的下降过程,但人类资源的需要、开发、利用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资源应对无限的需求,则会进一步加大强势资本与强权国...
关键词: 倒逼  生态环境  人类  土地  资源  

生态破坏的“回旋镖效应”

作者:刘须宽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是不依赖任何哲学而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赖以生长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29页。'>[1]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吃穿住行、呼吸、代谢、健康与祛病等全方位的保障,是人类最无私的保障盔甲。人类能为自然所做的与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相比,可能仅仅是“一毛”与“九牛”的关系。即便自然不需要我们的感激,至少我们不至于让自然状况变得更糟糕,何况拯救自然就是拯救人类自身。2020年12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领导人论坛上发出警告:“人类正在向...
关键词: 效应  自然界  人类  生态  自然  

人类期待诗意的安居

作者:刘须宽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所谓“青山秃,洪水怒”,森林牧场的价值是黄金也不能比拟的。森林是人类的氧吧和物质资料的重要供给者,祖训告诉我们:“治水必治山,治山必兴林。”构建优美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筑基工程。人类对美好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构想,但从思想史和生态发展史来看,人们对“真正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与“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有关,体感上的舒适感受,往往成为对未来“家园”设想的核心要素。在古希腊神话中,“大自然的每一个完美无缺的单独部分都要求有自己的神,每一条河有自己的河泽女神,每一片树林有自己的森林女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1页。'>[1]。如《圣经·创世纪》所言,在东方的伊甸...
关键词: 森林  诗意  人类  自然  大自然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前言

作者:刘须宽
出版日期:2023年03月01日
简介: 优美生态赓续人类生存家园,废墟荒漠埋葬人类诸多文明。美好家园不应该沦为未来考古挖掘与后人凭吊的古迹遗址,维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必须铸牢生态防线、倡导全球生态建设的一致行动,必须广泛激活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绿色存量”,用好中华优秀传统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增量”,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加速生活方式的“扩绿量”“减碳量”,增加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量”,以广泛的节能技术提升“碳汇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伟大思想、是付诸构建未来美好家园的行动指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以历史视野研究党的百年历程中不同阶段、不同代表人物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  思想  文明  生态  

充分发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过程中肩负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阵地属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一次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成功奥秘。马克思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作用  学院  中国  主阵地  

《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结语

作者:郝苏君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01日
简介: 本书围绕文化语境下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深入挖掘了其构建的理论基础,着重探讨了文化语境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内在作用机理,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要求、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供了一定思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当今世界依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向的历史,无论世界格局如何深刻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发展轨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话语  体系  文化  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作者:郝苏君
出版日期:2023年04月01日
简介: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放眼世界”,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目标之一。在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进程之中,其“放眼世界”的价值呈现需要依托一定的话语载体。当前,从国际局势来看,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话语所赋予的人类职责和价值理念进行了国际化的呈现。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是“共同体”的最终形式。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开始一步步走向共同体的,关键在于马克思把人看作类存在物,没有把个人理解为孤立的个体,认为人的本质体现在个人的社会活动之中。刘海江:《马克思实践共同体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1]“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
关键词: 话语  体系  文化  共同体  中国  
上一页 45678 9 10111213下一页  第 /837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