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期待诗意的安居

¥0.53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3

字      数: 147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人类期待诗意的安居

所谓“青山秃,洪水怒”,森林牧场的价值是黄金也不能比拟的。森林是人类的氧吧和物质资料的重要供给者,祖训告诉我们:“治水必治山,治山必兴林。”构建优美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筑基工程。人类对美好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构想,但从思想史和生态发展史来看,人们对“真正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总是与“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有关,体感上的舒适感受,往往成为对未来“家园”设想的核心要素。在古希腊神话中,“大自然的每一个完美无缺的单独部分都要求有自己的神,每一条河有自己的河泽女神,每一片树林有自己的森林女神”[1]。如《圣经·创世纪》所言,在东方的伊甸园,园中有生命树和“知善恶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其实是要告诉我们,亚当和夏娃住在森林里。在古希腊伊壁鸠鲁时期开创了崇尚不受干扰、宁静自由的“花园学派”,苏格拉底在广场、花园讲学被广为传颂。相传孔子在院落除地为坛,在坛前种下四棵杏树,谓为杏坛,孔子常常在杏坛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成为中国古人亲近自然的榜样。不管是从确保人的存在价值、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还是森林所给予人类的“生态空间”哲学,森林都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森林和牧场仍然是全体成员不可分的财产,或者更正确些说,仍然是各家庭的不可分的财产。”[2]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1847年,恩格斯在《真正的社会主义》一文中,嘲讽那些最荒诞的无稽之谈——为“取得劈柴,取得利润”而砍光森林是基于防洪的需要,他说,“在法国,甚至连三岁孩子都知道砍光森林正是闹水灾的原因”,“其实没有一个地方像在法国那样如此地指责对森林的轻率态度,指责那种只管一味砍伐森林却不顾再度造林的行为”。[3]除了满足人类关于建材、家具、取暖的需要,森林也是感情的寄托,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写道:“和你一起眺望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亲切的谷地、美丽的牧场、森林密布的群山,那该有多好啊!”[4]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须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