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精勤不倦三十载 矢志不渝铸鸿篇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2009年12月26日,“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会议闭幕之际,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制定〈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倡议》,标志着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过程中,我国的“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已提到日程上了。追根溯源,这个倡议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延伸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该工程的首席专家罗希文,其个人的经历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1945年,罗希文出生于北...

徜徉在人的精神世界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我是出生在湖南靠近湘西山区的少数民族学者,属土家族,故而保留着湖南人的直率、执着和土家族的单纯、实在。6岁时,我在农村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学习历程,从此经历了前后约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但这一学校学习经历乃断断续续,并不连贯,其间有着社会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的实践体验,这对自己此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应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也是自己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之始。我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家乡常德,在考研究生之前也没有走出过湖南,生活在一个比较闭塞的环境中。感谢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不仅有机会重新步入学校深造,而且还终于走出了湖南到首都北京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随后又远游异国他乡留学研习,攻读德国哲学博士学位,从...

回望语言学研究之路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我的研究工作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整个20世纪50年代为前期,主要研究汉语规范化问题。1952年发表了《统一民族语的形成过程》一文,针对当时流行的错误认识,提出了基础方言以和平扩展的方式形成民族共同语的新论点,受到了苏联语言学界的重视,被译载于苏联科学院《语言学问题》上。1953年与陆志韦合作研究外国人地名汉字对译的规范问题,制定了英、俄、德、法四种语言人地名译音统一标准方案(中国科学院内部印本),对汉语译名规范作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尝试。之后又与吕叔湘、曾世英等合作制定了英、德、俄、法、西班牙、阿拉伯六种语言人地名汉字译音表。1956年为贯彻执行国务院编好以确定词汇的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的...

愿为哲学研究事业繁荣献年华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1935年9月5日,我出生在浙江海宁。抗战期间,随全家迁往上海。中学毕业那年,对哲学发生了浓厚兴趣。每天都到离我家不远的上海图书馆去,埋头读了几个月哲学书,从此就立志要学哲学了。我又赶上难得的机遇,正值那年,国家选拔留苏学生,而且特别需要愿学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1953年,我经同济中学保送并通过考试,进入了北京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中共党史和俄语一年。1954年夏,被派往苏联留学,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攻读哲学专业。这样,我就在苏联度过了整整五年的学习生涯,1959年7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当时,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学力量很强,有一批著名的哲学教授讲学,我利用这种...

我的学术研究之路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我1955年17岁时自福建泉州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北大学习期间,就开始走上学术研究之路,至今已有近60年,其间有一些经验、教训,谈出来对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青年同志,也许有点帮助。我刚上北大的第一学期,许多同学对在大学里应如何学习才好,心里没有数,于是班里请来一位1954级的班团支书介绍学习经验。她是调干生,口才极好,畅谈了自己如何在做好社会工作的同时,取得了门门5分的好成绩。记忆中门门5分是当时三好生的必备条件,许多同学都以它为追求的目标。于是不少同学上课拼命记笔记,下课找同学对笔记,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东西,还找多种不同的教科书来对着读,忙得不亦乐乎!我当时也基本上处于这种状...

从战士到著名学者和作家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1933年11月,我生于上海。因母亲生病,我三个月大时就被外婆携回福建老家。幼年,便随她住外祖家——福安县桥溪村,并就读国民学校。那是个秀丽的乡村,青山环绕,碧水长流。虽然离县城30里路,外祖家却有许多藏书。书橱里不但有《左传》《昭明文选》《古文观止》《三国演义》以及鲁迅、冰心、丁玲、王鲁彦等作家的选集,甚至还有线装书《二十四史》、《世界地图集》和《中国地图集》。这些书使我知道了中国历史上和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有些书,特别是文学作品,我读得如醉如痴,废寝忘餐,它培养了我最初的文学兴趣。我读的初中也在乡间,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从闽东北的大港湾——三都澳搬来的,叫省立三都中学。那时我妈妈担任学校的图书管...

我的语言学之路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我大学前是在上海受的教育。念完初中,考入上海外贸学院预科,住校。预科重英语,第一年没有开设物理课,想不到正遇三年困难时期,一年后上海外贸学院撤销,预科要并入财政金融学校(中专)。我因为还想以后上大学,就转学到一所普通高中去接着念高二。开学前的暑假,我在高温下的亭子间里自学高一的物理课程(光学和力学部分),把教参书的习题一道道拿来做,高中毕业物理和其他文理各科都得5分(最高分)。这件事我常津津乐道,觉得自己还是有较强的自学能力。1964年高考前,报纸上登了一则招生广告,北京广播学院英语播音专业到上海招生,属艺术类提前招生。我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上海教会大学毕业,任教研组组长,他鼓励我去报考。当时也没...

吟到夕阳山外山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简介: 《庄子·知北游》说:“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今年86岁了,回望过去,80多年的岁月,亦是忽然而已。在这忽然之间,个人伴随着时代流转,有过希望,有过彷徨,有过奋斗,有过无奈,那些身外的荣辱已如云烟,最终没有留下什么,仅当翻看过去写下的文字,便稍有些宽慰,那是思考在岁月中留下的痕迹,似乎表示着这一生没有彻底荒废。然当宽慰之情刚起,便马上涌起另一种感受,遂起无限怅惘,因为语言文章不过是“迹”而已,以一己之“迹”解古人之“迹”,乃是“迹”外之“迹”,那潜在的、终极的“所以迹”为何?却是语言文章难及之处,每思及此,只好默然。1930年,我出生在湖北汉阳,195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
上一页 910111213 14 15161718下一页  第 /105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