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反思文学:道家话语对意识形态的突围》主体声音的裂隙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反思文学大多属于20世纪中国小说中颇为发达的问题小说类型,创作动机是为了揭示“文革”及极“左”政治运动发生的原因、责任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性质和根源。为此,反思文学突出“人”这个主体,不论是作为创作者的作者主体,还是文本中的人物主体,他们在意识形态上都有鲜明的倾向性,对人物或褒或贬,都指向抵抗和改造旧的意识形态这个宏大目标。对于这种已经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我想追问一句:反思文学除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声音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当重新阅读这些作品,并放在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进程中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割舍不断的联系,在它们的主体声音的裂隙中,道家文化找到了言说的...
关键词: 主体  小说  声音  位置  人物  

《“文革”潜在写作:乱世的道家话语踪迹》通过潜在写作言说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讨论事物的发生过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在哪里?存在于线性时间链条的哪个节点上?由于道家话语是一种精神性存在,在“文革”时代是作为“一般的历史”而出现的,是一种被遮蔽、被压制的话语,因而我们无法寻找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事件作为发生标志和过程起点。于是我将转换一种讨论问题的方式:把“文革”时代的潜在写作作为道家话语发生的中介物,通过对“文革”潜在写作的分析来揭示道家话语发生的言说途径及其具体表现。为什么要选择“文革”潜在写作作为分析的对象,是因为“文革”潜在写作实际上与“文革”公开文学形成了一种对峙状态,其力量对比虽然显而易见地处于弱势,但对“文革”运动本身却表现出一种自由思考与独立...
关键词: 文革  庄子  思想  话语  

道家话语发生何以可能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文革”潜在写作中的道家话语发生何以可能?先明确这里不是讨论一般意义上的道家话语发生,如果是那样的话,显然要追踪到先秦及更早时代。我讨论的是特定时间(即“文革”时期)、特定领域(即文学)里的道家话语发生问题。皮亚杰在分析认识发生问题时指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的自我意识,也不起因于客体本身,而且也不是主体先天的认知形式与后天的经验之间简单的拼凑,“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21页。'>[1]在讨论道家话语的发生机制问题时,就可以按照皮亚杰的思路,从主客观及其相互作用的层面展现问题的内涵。对于道家话语发生问题,首先要说明的是它的客观基础,有两个层面:一...
关键词: 文革  道家  话语  庄子  时代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话语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在中国大陆,discourse通常翻译为“话语”,在港台以及其他地方的华文刊物上,则译为“叙说、叙述、论说、说话”等。“话语”(discourse)这个词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有诸多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如果再考虑到它的日常用法对学术理解的侵入,我认为更有必要在使用它之前加以特别的说明。“话语”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实证主义的提问方式,后现代主义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换了一个角度,转而探讨话语产生的方式,传播的途径,它的作用以及与西方当代文化、文学理论中其他几个基本概念,如“真理”、“权利”、“公共机构”等的相互关系。对“话语”一词进行本质主义的追问是困难的,该词极其经常和仍在增长的使用,特别是在文学批评领...
关键词: 话语  语言  句子  福柯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道家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佛家文化源自印度,但进入中国后,受道家文化(特别是庄学、玄学)的改造而本土化。儒、道生于中国本土,“这两家本是同源,后来才分离的”。章太炎:《国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1]“孔、老都重视丧礼的事实,表明儒道两家的源头,都是三代的宗教。”王葆玹:《老庄学新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2]有关道家出于史官,或溯源于有虞氏,溯源于夏代、殷代或周代等等假说,现在都难以论定,其实有一点可以肯定:老子的思想根源于远古的宗教。道家根源于宗教,但并不等于宗教。对于道家和道教的分别,人们有时候在认识上强调...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思想  老子  宗教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新时期文学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新时期文学”这个词的所指,乍一看似乎是很清楚的,其实并非那么一回事情。对于它的含义,应该放在文学史书写和当代文学评论的框架中去考察。“新时期文学”目前有两种用法:一种是作为文学史的分期概念,它是对当代文学其中一段分期的命名,另一种是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的概念。在厘清“新时期文学”的概念内涵之前,我想先从词源上说明它的生成。首先出现的是政治意义上的“新时期”概念,较早出现在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1]和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  新时期  概念  文学史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文献综述、课题价值和研究思路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道家文化与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总体课题,新时期以后得到了一定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均不在少数,这方面的论著,如赵明、谢敏珠的《道家文化及其艺术精神》(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李炳海的《道家与道家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李生龙的《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岳麓书社1998年版)、张利群的《庄子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刘绍瑾的《庄子与中国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等。'>[1]若具体考察各个时代的文学研究,情形却很不相同。相对而言,“道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子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子问题的研究也有较大拓展,至于“道家文化与中...
关键词: 道家  文化  作品  

《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内容提要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学术界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的课题研究,从现有成果来看数量不多,也不够广泛和深入。本书以“新时期文学的道家话语”为题展开探讨,立意在于开拓,以便把这个课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本书以“道家话语”作为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切入点,同时也是把它作为核心问题来讨论,这种研究思路是把文学研究和思想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并最终走向思想文化研究。本书采用了话语理论、阐释学、发生学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来有效地贯彻这种思路。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研究思路的设定,是考虑到了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现代文化建构过程中,包括道家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作为接受主体而实际存在的。如果整体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割舍文化之根...
关键词: 道家  话语  文化  新时期文学  
上一页 678910 11 12131415下一页  第 /220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