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有关“自然”的界说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自然”这个概念在道家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道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和中心价值。“自然”在先秦典籍如《诗经》、《论语》、《左传》中都没有出现,在《老子》一书总共有五次用到“自然”一词,罗列如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希言自然。(《二十三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老子用的“自然”和我们现代用的“自然”一词的含义是不同的。上面例句的“自然”概念意思是“自己如此、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和势当如此”。这种“自然...
关键词: 自然  自然界  老子  概念  庄子  

《树王》:“道”的显现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阿城的中篇小说《树王》属于“三王”系列,秉承了作者张扬道家的文化姿态。《树王》写作于《棋王》之前,但发表于其后,是寻根文学时期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以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下乡劳动为背景,题目虽为“树王”,但不少笔墨却用来叙述知识青年如何响应上级号召为开辟生产用地和种植有用的树而砍伐原始森林的故事,以及下乡后的生活变化。在与李立们的思想行为的对比中,小说叙述了人间“树王”如何保护自然界“树王”的故事。批评界对于《树王》的理解,大多针对的是小说表现出来的道家思想精神,但具体评价却大为不同。李文田从西方近代哲学角度分析了小说的思想内容。《树王》中写到,肖疙瘩待到自然界的“树王”一倒便“...
关键词: 疙瘩  树王  大道  自然  

《爸爸爸》:“道”的隐遁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的故事时间被有意淡化,故事环境是一个与世隔绝、不知道现代文明为何物的村落——鸡头寨,作品主人公是生来就近乎白痴的小老头丙崽,另外着笔较多,且有自觉显意识的人物有三个:裁缝仲满、他的儿子石仁、他的邻居和族弟媳丙崽娘。对《爸爸爸》批评界有多种解读。例如,有批评家认为《爸爸爸》“以洞若观火的聪明与睿智,剖析了原始性的愚昧无知,顽症似的闭锁、守旧和停滞,似乎变为遗传本能和心理定势的迷信和野蛮,对被抛出社会发展大道之外的这个宗族作出了审美的历史判决”。吴慧颖:《反思之钻向远古愚昧的沉积层掘进》,《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3期。'>[1]有批评家对这种观点作了引申,认为《爸爸爸...
关键词: 爸爸爸  老子  作品  

有关“道”的言说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道”这个概念到底指什么?包括哪些内涵?这是我们在问题讨论展开之前应该解决的问题。“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是一个重要范畴,不仅道家使用,儒家、法家等其他学说也使用。把历史上各种有关“道”的观点梳理一下,可以概括为八种意义:1.道为道路,引申为规律;2.道为万物的本体或本原;3.道为一;4.道为无;5.道为理;6.道为心;7.道为气;8.道为人道。张立文主编:《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页。'>[1]“道”这个范畴不仅统贯于中国哲学范畴发展的始终,而且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地具体、丰富。如果以历史的时序为线索,“道”的不同意义有:1.殷至春秋,道为道路、规律...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人生  万物  大宗师  

《寻根文学:张扬道家的文化姿态》“桃花源情结”与“水”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当代作家汪曾祺对桃花源有挥之不去的留恋,在他广泛传诵的一些作品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桃花源情结”的深层影响。汪曾祺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极深,他曾说对自己影响较深的是儒家,但不可否认他的作品同时接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在《受戒》等作品中更加突出,对此他承认“可能有一点”,他认为“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汪曾祺:《我是一个中国人》,收入《晚翠文谈》,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1]这种有关人生的看法正与道家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里不是全面讨论汪曾祺作品中所受到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是从他的作品中揭示道家话语在新时期文学中发生的表现形态。陶渊明所塑造的桃花源是有唐以后文人...
关键词: 汪曾祺  自然  桃花源  道家  作品  

《寻根文学:张扬道家的文化姿态》“真人”与王一生们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阿城是寻根文学中明确张扬道家文化的主要作家。他对知青题材的处理不同于其他知青作家,他是借知青生活题材表现对民族传统文化(此处是指道家文化)的寻根意识。他所说的“文化断裂”实际上是针对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批评,目的是要求在80年代主流话语的重建过程中汲取道家文化的有益成分。道家话语在当代文学中逐渐产生影响与他的努力分不开,所以有必要对他的作品加以单独讨论,从而揭示新时期文学中道家话语的表现形态,以及这种形态对道家话语发生的实际作用。阿城的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等小说反响很大。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王一生、肖疙瘩、“我”等寄托着作者的人格理想,他在作品中要表现的是一种“真人生”。在《棋王》的结...
关键词: 一生  真人  道家  精神  圣人  

《寻根文学:张扬道家的文化姿态》张扬道家的文化姿态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寻根文学力图“返回文学自身”,它把文学之根界定为文化,尤其是指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这种“返回”的产生首先是基于对当代文化状况的一种判断,作家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当代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不是一回事了,有了很大的距离。不过各人的说法不尽相同:阿城说是“断裂”,他在《文化制约着人类》一文认为五四以及“文革”以后对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加上中国社会持续动荡,使民族文化发生了“断裂”。郑义在《跨越文化的断裂带》一文也发表类似看法。汪曾祺则说“脱节”,认为和传统的脱节是开国以后,50年代文学的一个缺陷。汪曾祺:《自报家门——为熊猫丛书〈汪曾祺小说选〉作》,《作家》1988年第7期。'>[1]韩少功则说是“...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道家  作家  阿城  

《反思文学:道家话语对意识形态的突围》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突围方...

作者:刘小平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简介: 反思文学通过反思“文革”错误、极“左”危害性以及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干部)的苦难来参与建构新的意识形态话语。这种建构活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作者主体受到当时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在作品构思时就具有鲜明的反思意识。如古华在谈到《芙蓉镇》构思时说道:“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使我茅塞顿开,给了我一个认识论的高度,给了我重新认识、剖析自己所熟悉的湖南乡镇生活的勇气和胆魄。”古华:《闲话〈芙蓉镇〉》,《作品与争鸣》1982年第3期。'>[1]其二,作品主题明确,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倾向性。如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许茂老汉和他的几个女儿的命运遭际为基本线索,以十年动乱为背景,从政治角度反思了当代农...
关键词: 秦书田  道家  话语  庄子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220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