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中国文化的现代格局与未来走向——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暨《方克立论著集》出版研讨会”成功召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4-26
收藏 纠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通讯员 卢兴)2024年4月20-21日,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哲学院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格局与未来走向——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暨《方克立论著集》出版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妻女子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道德与文明》编辑部、《南开学报》编辑部等出版单位的80余名学者,汇聚一堂,共同纪念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开创者、南开大学首届“杰出校友”方克立先生逝世四周年,同时见证七卷本《方克立论著集》的揭幕。

  方克立先生(1938.6.28-2020.4.21)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文化学家、哲学教育家,他在南开大学辛勤耕耘三十八个春秋,为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倾注了毕生心血,临终遗愿将所有藏书赠与南开大学哲学院以飨后学。方先生虽然离去,但是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思想遗产,也培育了众多的专业研究人才。在各方同仁的支持和努力下,全七卷、三百余万字的《方克立论著集》于2023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著集》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学界对于方先生思想的研究。为了缅怀前贤、传承学脉,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哲学院策划举办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议程分为开幕式、《论著集》揭幕仪式、出版座谈会、主题发言、分组发言、博士生论坛、追思会等多个环节,与会学者就方克立先生的研究领域、学术思想、育人方针、历史地位、学脉传承等多方面发表高论,将当前学界关于方先生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开幕式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赵爽主持。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翟锦程教授回顾了方克立先生在南开大学长达38年的执教经历,表达了对方先生的敬仰与怀念。苏州大学周可真教授代表方门弟子致辞,深情怀念了自己在方先生门下的求学经历,着重阐释了其平实为人的特点和治学风范,并对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史论结合”的方法论进行了阐发。

  揭幕仪式上,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学会方代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朱华彬副编审(出版方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周勤勤教授(出资方代表)、南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教授(主办方代表),共同为七卷本《方克立论著集》揭幕。

仪式现场

  出版座谈会中,朱华彬副编审回顾了方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深厚交谊,介绍了《论著集》的立项、编辑、审校、出版过程。周勤勤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对方先生的辛勤工作和卓越贡献表示深深的怀念和感激,并对方先生在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教授高度评价了《论著集》的出版,指出方先生的著作和思想的轴心在于探索中国文化的现代格局和未来走向,挺立中国哲学的民族主体性,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李德顺教授深情回忆了与方先生交往的点滴经历,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议题出发,对方先生所倡导的“马魂中体西用”论展开分析,并指出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体现为实事求是地梳理中国哲学史。

  大会主题发言由《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主持,七位学界代表发言。杨国荣教授作了题为《方克立先生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发言,高度赞扬了方先生卓越的学术洞察力和敏感性,并对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秉持中道学术风格、兼容并包的学术态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武汉大学李维武教授作了题为《方克立先生和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开展》的发言,回顾了方先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领导“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学术成果,并总结了总体把握、个案研究、学案编撰三个突出特点,指出方先生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具有时代性和批判性,与当代中国思想界多种思潮相互激荡,并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作了题为《综合创新论的本体与大众化》的发言,指出方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论”,进一步提出了“马学为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核心理念,对“综创学派”的理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综创学派”第二代学者中最重要的代表。河北大学李振纲教授作了题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儒学观》的发言,对方先生成名之作的《现代新儒家与中国现代化》一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发,揭示了其里程碑式的学术意义。大连理工大学洪晓楠教授作了题为《论方克立先生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的发言,指出方先生是国内较早地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者,并明确提出“马魂中体西用”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为了纠正学界对这一思想的误读,洪教授在此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综合创新”的观点,旨在进一步揭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北京大学干春松教授作了题为《方克立先生与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发言,指出方先生的现代新儒学论述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背景下、同时也是在“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背景下讨论的,他的学术探索不仅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拓展了新领域,还开启了许多当下中国哲学界所热议的重要课题,在学术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学者们各抒己见,从多个方面对方克立先生的学术思想展开了学术研讨。上海师范大学张允熠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方先生以“马魂中体西用”论深化了张申府和张岱年提出的“三学合一”与文化“综合创新”论,不仅推动了文化创新,还体现了中国哲学界对“第二个结合”的持续探索和生动实践。中国政法大学林存光教授从传统哲学范畴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文化综合创新说以及当代中国文化和学术思潮等方面阐述了方先生的学术成就与理论贡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李道湘教授深入分析了方先生以“马魂中体西用”为架构,严谨系统的新世纪文化观,指出该文化观确立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推动了“两个结合”理论研究的深化。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陈代湘介绍了方先生的湘学研究,具体从对湘学研究的推动、湘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湘学的特征、湘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湘学研究的发展来展开。上海师范大学樊志辉教授从“新统”与“传统”关系的视角,揭示了方先生的问题意识、思想方法及其学术遗产。西南大学高秀昌教授概述了方先生对冯友兰哲学进行研究与评价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他主张客观全面评价冯友兰的成就与贡献、反省批评其缺失与局限。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张超中研究员、南开大学吴克峰教授探讨了方先生关于“中医哲学”的研究,指出他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并将其视为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中国哲学与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东超教授从中国当代文化思潮的格局出发,对以方先生所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海洋大学陆信礼教授以领会“第二个结合”为问题意识,概述了方先生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的学术贡献。北京语言大学杜运辉教授阐述了方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精华相结合为终生职志”的根本精神。天津师范大学吴倩教授指出方先生在儒学传统的积极面相与消极面相、应然理想与实然现实、儒学与现实社会关系研究三方面超越了现代新儒学。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小平、刘紫涵、天津师范大学于惠玲副教授、复旦大学徐波副教授、华侨大学薛子燕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张娇副教授、日本东京大妻女子大学钱国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曹树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韩国茹副编审、山西大学冯前林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胡可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章舜粤副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李杨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单虹泽讲师、南开大学廖娟讲师等学者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发言。

  分组讨论结束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主持闭幕仪式。南开大学哲学院荣休教授周德丰代表与会学者致辞,他指出,南开大学是方先克立生的精神土壤,他也将自己的精神传承留给南开大学,深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师生。在闭幕式尾声,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进行总结致辞,回顾了大会的筹备与举办过程,对远道而来的参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也对给予大会支持与协助的人员表示感激。

  会后举办了博士生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0余位博士生进行了会议发表,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问题、代表人物、核心观念、主要思潮展开了研究,展现出青年学子的科研潜力和学术热情,以具体而扎实的研究成果向方克立先生致敬。

  4月21日,与会的方门弟子、后学举行了“方克立先生逝世四周年追思会”,各位参加者深情追忆了自己在方先生门下求学的经历,对先生的识才之慧眼、爱才之仁心、容才之雅量、育才之妙法进行了全面总结,结合亲身经历重温了先生“学行并重、德业双修”“三分为学、七分做人”的修己育人原则。

追思会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方克立先生的感恩怀念,亦是对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支持鼓励,进一步推动了学界关于方先生思想的研究,必将在今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大合影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