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二 中文文献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王珂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美]阿诺德·贝林特:《艺术与介入》,李媛媛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A.O.洛夫乔伊:《论诸种浪漫主义的区别》,见《观念史论文集》,吴相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德]鲍姆加通:《美学》,简明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与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法]贝尔纳·布尔乔亚:《德国古典哲学》,邓刚译,高宣扬校,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法]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二册《德国的浪漫派》,刘半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法]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美]布洛克:《美学新解》,滕守尧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陈恕林:《论德国浪漫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象征理论》,王国卿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美]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邓安庆:《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哲学卷》,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邓安庆:《思辨与浪漫——谢林哲学的内在精神及其张力结构》,见《德国哲学》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邓安庆:《谢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
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邓晓芒:《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德]迪特·亨利希:《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乐小军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德]恩斯特·贝勒尔:《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李赏佳、穆雷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法]菲利普·拉库-拉巴尔特、让-吕克·南希:《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张小鲁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德]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德]弗里德里希·施勒格尔:《雅典娜神殿短片集》,李伯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德]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浪漫派风格——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高宣扬:《德国哲学通史》第一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俄]古留加:《谢林传》,贾泽林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德]海德格尔:《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薛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德]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熊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版。
[德]海涅:《论德国》,薛华、海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英]赫伯特·里德:《现代艺术哲学》,朱伯雄、曹剑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贺麟:《贺麟全集》共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德]赫尔德:《赫尔德美学文选》,张玉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文集》,戴晖译,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1—3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1981年版。
[德]黑格尔:《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宋祖民、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黄见德:《西方哲学东渐史》上下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黄克剑:《美:眺望虚灵之真际—— 一种对德国古典美学的解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曹卫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美]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上下卷,夏乾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德]伽达默尔:《美学与诗学:诠释学的实施》,吴建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俄]加比托娃:《德国浪漫哲学》,王念宁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四卷《德国古典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卡斯比特:《艺术的终结》,吴啸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德]卡西尔:《符号、神话、文化》,李小兵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德]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周振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德]考夫曼:《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上下卷,宗白华、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马钟元、周金环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
[美]柯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劳承万:《康德美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必桂:《原艺:尼采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刘小枫:《诗化哲学》,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上下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刘旭光:《实践存在论的艺术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匈牙利]卢卡奇:《理性的毁灭》,王玖兴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法]玛丽亚·特蕾莎·卡拉乔洛:《浪漫主义》,王文佳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6年版。
[德]马尔库塞等:《艺术的未来》,王治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德]曼弗雷德·弗兰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美学导论》,聂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德]曼弗雷德·弗兰克:《浪漫派的将来之神》,李双志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俄]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苗力田、李琉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缪灵珠:《缪灵珠美学译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德]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美]诺埃尔·卡洛儿:《大众艺术哲学论纲》,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韩]朴异汶:《艺术哲学》,郑姬善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彭富春:《哲学与美学问题——一种无原则的批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法]让-马里·舍费尔:《现代艺术——18世纪至今艺术的美学和哲学》,生安锋、宋丽丽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汝信:《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汝信:《论西方美学与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单世联:《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俄]舍斯塔科夫:《美学史纲》,樊莘森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德]施莱尔马赫:《论宗教》,邓安庆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新西兰]斯蒂芬·戴维斯:《艺术哲学》,王燕飞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孙凤城编选:《德国浪漫主义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波兰]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法]泰奥菲尔·戈蒂耶:《浪漫主义的回忆》,赵克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泰格·C.诺浩特:《艺术哲学核心术语》,高建平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俄]托尔斯泰:《艺术论》,张昕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德]瓦尔特·比梅尔:《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孙周兴、李媛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王炳钧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王德峰:《艺术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建军:《灵光中的本体论——谢林后期哲学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树人等编著:《西方哲学家评传》第6卷之《谢林篇》,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意大利]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版。先刚:《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德]谢林:《艺术哲学》上下卷,魏庆征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德]谢林:《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缪灵珠译,见章安琪编《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德]谢林:《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与之相关联的对象的哲学探讨》,薛华译,见《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之“附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德]谢林:《德国唯心主义的最初纲领体系(1796—1797)》,见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谢林:《论造型艺术对自然的关系》,见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谢林:《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邓安庆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德]谢林:《布鲁诺对话:论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邓安庆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薛华:《黑格尔与艺术难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雅克·巴尊:《古典的,浪漫的,现代的》,侯蓓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杨俊杰:《艺术的危机与神话:谢林艺术哲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杨河、邓安庆:《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杨文极、石倬英:《德国古典哲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杨向荣:《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德]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翟灿:《艺术与神话:谢林的两大艺术哲学切入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张凌、张钟:《十八—十九世纪德国美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宛小平:《方东美和谢林艺术哲学之比较》,《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张旭:《在后现代发现谢林》,《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张政文:《谢林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向与反思》,《哲学研究》2008年第7期。
张仲民:《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的译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
三 外文文献
Carroll,N.,Philosophy of Art: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9.
Claire Colebrook,Irony in the Work of Philosophy,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2.
Dale E.Snow,Schelling and the End of Idealis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
DavidMacGregor,Hegel andMarx After the Fall of Communism,Gardiff: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1998.
Eagleton,Terry,The Ideology of the Aesthetic,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
E.D.Hirsch.Jr.,Wordsworth and Schelling,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0.252
Frank,Manfred,The Philosophi cal Foundations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ism,trans.Elizabeth Millan-Zaibert,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4.
Kai Hammermeister,The German Aesthetic Tradi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Karl Ameriks,German Ide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Michael Stephen G.Aurelio,“Schelling's Aesthetic Turn in the System of Transcendental Idealism”,Kritike,Vol.6,No.1,2012.
M.H.Abrams,Natural Supernatural,the Romantism,Tradition and Revolution in Romantic Literature,New York:W.W.Norton & Company,1973.
Raman Selden,The Theory of Criticism:Form Plato to the Present,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
S.J.McGrath,“Schelling on the Unconscious”,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