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1.9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刘国光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828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再谈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总的题目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从运行机制上说,就是要建立和健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这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中有两大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所有制的改革问题,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多元化问题,以及公有制本身的改革,涉及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属于经济行为主体方面的改革,包括政府、企业,也包括个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当然是企业了,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企业改革。另一个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包括整个经济怎样运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关系,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关系,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等等,这些都属于运行机制的问题。其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它牵涉企业改革,牵涉市场和物价的改革,也牵涉宏观管理,包括财政金融体制、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所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里只能简单地讲一点思路。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讨论十一年了。如果向上继续追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陈云同志最早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再往前,20世纪20年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候,就曾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改革开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还有重要讲话,更不用说理论界了,对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过各种不同提法,比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等。我们最近强调的是最后一种提法。看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还将要长期地讨论下去。我在198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对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包括具体的做法、提法,我们不必急忙作出结论来约束后人,也不必约束当代人。实际上,这个问题我们只能通过实践进行不断的探索,作出适合于当时情况的回答,不要搞一个固定的公式。当然,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可以有一些提法,比如我们现在讲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目前没有一个政治家或理论家敢说他已经把计划与市场问题解决好了,因为人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未完全成熟,还在探索当中。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里面,曾否定两者是可以结合的,认为两者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也有多种意见。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位匈牙利经济学家讲,计划与市场不能结合,不可能结合,因为他的国家就没有结合起来。一个法国经济学家却说,可以结合。他也是根据他的国家经验,法国在搞一些指导性计划。所以,看法不一样。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可以把计划与市场关系结合好,当然要经过努力,经过探索。今年(1990年)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5条阐述,就是根据近几年的试点经验,特别是根据当前治理整顿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适合于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答案。特别是这5条中的第3条讲到:计划与市场有三种结合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具体运用和配合比例关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我们当前在治理整顿中,已经和正在对计划与市场的比例作一些调整,近两年调整的方向大体是:针对过去改革过程中放权让利过多,中央调控能力削弱的情况,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多搞一点计划,多搞一点集中,多用一点行政手段,包括冻结物价,扩大指令性计划和物资调拨分配的范围,适当扩大一些物资和资金的集中权限,这些都是必要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或紧急时候,都可能需要进行这样的调整。不仅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是如此,就是西方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如此。比如在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在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时加强政府干预和统制。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发生经济危机、严重通货膨胀时,尼克松政府就曾采取冻结物价和工资的政策。前年(1988年)美国有一位夏威夷大学教授到北京讲课,说他就是尼克松政府当时管制物价的幕僚。任何国家在非常时期都必须强化计划或行政干预。但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特别是我们在经济改革进程当中,看来还是要按照党中央在1985年关于“七五”计划建议中和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方向,从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宏观经济的管理,要从以直接的行政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的经济管理为主。这个重要的论点最近没有多提,但我认为也没有否定,现在还有重新强调的必要。当然,这是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论的大趋势,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产业、具体的产品和某一个具体的生产环节。具体环节要作具体分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刘国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