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索隐派认同中国文化的努力
“索隐派”(Figurists)一说,在西文中源自法国学者弗里热(Nicolas Fréret,1688—1749)对上述法国耶稣会入华传教士的称谓。他本来是以此词来讽刺这些耶稣会士企图通过特别过度的解释来在古代儒家经典中找寻基督教上帝之神启的踪迹(figurae)。对此,当代比利时耶稣会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认为,“索隐派的方法论主要奠定于欧洲神学的三个传统:(1)预表论释经法(typological exegisis),即相信在《旧约》文本的字面意思底下可以发现潜藏的深层寓意,它们后来明确地表现为《新约》中的诸种神迹。希腊文《圣经》(《新约》)里面的‘typos’(拉丁文《圣经》译为‘figura’)可以翻译为‘example’和‘sign’,后来的学者将其诠释为神迹之预表,或‘深奥真理的象征与寓意’。(2)‘古代神学’(prisca theology),即设想在犹太—基督教文本之外的‘教外圣贤’身上可以发现神圣的上帝启示,……(3)犹太—基督教的神秘教义(the Judaeo-Christian cabala),它作为对犹太理性教派和塔木德宗(Talmudism)的一种反动(reaction),其目标正在于揭示圣经的隐含意蕴”[1]。不过,他们采用的所谓“索隐”方法在当时法国思想界颇为流行。人们认为救主耶稣基督通过相关的形象或象征已在《旧约》中“预先出现”,故《旧约》对《新约》福音有着“预表”意义。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就曾以此方法来解释《圣经》,认为《圣经》本身就有两层意义,其表层即“肉身”(物质)意义与其深层即“灵性”(精神)意义之间看似矛盾相悖,但人们应通过其表层的象征、隐喻而发掘、揭示出其深层的灵性真谛,此即一种“索隐”。“上帝既然是这样地隐蔽起来,所以凡是不说上帝是隐蔽起来了的宗教就不是真的;凡是没有对此讲出道理来的宗教,就不是有教益的。我们的宗教则做到了这一切:Vere tu es Deus absconditus(你实在是隐蔽的上帝。《以赛亚书》45章15节:‘你实在是自隐的上帝。’)”[2]法国耶稣会入华传教士中的中国索隐派则认为基督教的真理、其弥赛亚救主形象在中国古籍中亦已“预先出现”,中国远古传统中的确留有上帝原始启示之痕迹。他们故而试图通过象征、类比来使中国固有传统与基督教《圣经》相协调,以便其入华传教事业能畅通无阻。抱着这些想法的传教士被称为“索隐派”,其使用的方法则被视为“索隐论”(Figurism)。此词西文原意本指“形象”“象征”,故中文亦有译为“形象派”或“象征派”之说。但因这些传教士的类比方法主要是在中国古籍中探赜索隐,故中国学者根据《易经·系辞》中“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之意而通常采用“索隐派”一词来对之界说。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1] 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世界化的努力
-
[2] 茶与中国文化
-
[3] 中国文化在波兰
-
[4] 中国文化与宗教——《中国大预测》访谈录
-
[5] 中国文化之根本
其他推荐
-
图书 中国文化片论
作者:张伟
图书 中国文化片论
-
2
图书 中国文化论稿
作者:杨庆存
图书 中国文化论稿
-
3
图书 中国文化竞争研究
作者:孟东方
图书 中国文化竞争研究
-
4
图书 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
作者:刘明武
图书 天文历法与中国文化
-
5
图书 中国文化艺术史话
作者:何建章 李凌 吕公羽
图书 中国文化艺术史话
-
6
图书 中国文化史(上)
作者:柳诒徵
图书 中国文化史(上)
-
7
图书 中国文化史探究集
图书 中国文化史探究集
-
8
图书 中国文化史(下)
作者:柳诒徵
图书 中国文化史(下)
-
9
图书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
作者:方克立
图书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
-
10
图书 乡村:中国文化之本 第九卷
作者: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会
图书 乡村:中国文化之本 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