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失哈七上北海与明代永宁寺碑新探

¥2.8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2-03

字      数: 941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四章 亦失哈七上北海与明代永宁寺碑新探

明朝初年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几乎同时派遣内官亦失哈七上北海(今鄂霍次克海),[1]建立奴儿干都司,敕建永宁寺,立碑两座,反映了从武力征服到文化招抚的不同政治史过程,显示出统治模式的重构,开创了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的新纪元。

明代永宣年间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体现在郑和七下西洋,而且也表现在亦失哈七上北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乃至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关系,而且东北亚丝绸之路也在明朝开拓北方水陆联运线后发展起来。

从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流放犯人之地,[2]到明朝建立奴儿干都司,敕建永宁寺,立碑两座:反映了从武力征服到文化招抚的不同的政治史过程,显示出统治模式的重构,开创了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的新纪元:以奴儿干为中心,直达北海(今鄂霍茨克海)、苦兀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日本北海道等地。对于奴儿干都司治所所在地的永宁寺碑,中外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3]近些年来,俄罗斯学者对永宁寺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又有新成果出版,推进了研究。[4]从全球史的新视野出发,永宁寺碑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其反映出明代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事实,有助于理解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族群、语言、宗教与政治文化背景。基于整体丝绸之路的思考,本章发掘新旧史料,由永宁寺碑署名第一人亦失哈家族新资料的发现、永宁寺碑四种文字六字真言考和永宁寺碑与东北亚丝绸之路特点三部分组成,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方家。

第一节 永宁寺碑与新发现的亦失哈家族资料

明代永宁寺二碑,曾树立在黑龙江下游靠近鄂霍次克海出海口的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特林地区),现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阿尔谢尼耶夫滨海区国家博物馆。永乐碑呈长方形,大理石质,高103厘米,宽49厘米,厚26厘米,碑阳为汉字,额书“永宁寺记”,首云“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碑阴为蒙古、女真文。碑两侧以汉文、蒙古文、女真文、藏文刻写六字真言。宣德碑呈上圆下方,花岗岩质,高120厘米,宽70厘米,厚32厘米,额书“重建永宁寺记”,碑文为汉文,碑阴与碑侧无文字。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万明.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