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筚篥在中国

¥5.1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2-03

字      数: 1726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十二章 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筚篥在中国

河北廊坊霸州胜芳镇闻名遐迩的南音乐会,是冀中传统音乐文化笙管乐的代表之一。源自西亚波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筚篥,经历千余年的流变,成为胜芳镇音乐会主奏乐器——管子。筚篥见证了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传承进程,管子蕴含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中外文明交融的鲜明特色。鉴于长期以来这一特色没有得到广泛认知,本章从丝绸之路文化视野探讨胜芳现象,论证胜芳镇兴起于明代,揭示来自域外的筚篥向管子的中国本土化重大转折——材质的变化也发生在明代,由此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外文明交融中不断发展,更新有常的结果,以期对推动“一带一路”视野下京津冀区域文化研究,也有所裨益。

河北廊坊霸州胜芳镇闻名遐迩的南音乐会,是冀中笙管乐的代表之一,2006年已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胜芳镇位于廊坊市区向南大约40千米处,历史上属文安县,后划归霸州,现属廊坊霸州市。2016年11月我第一次到胜芳镇,了解到胜芳镇音乐会的主要乐器是管子,而我知道管子古称筚篥,[1]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历史上丝绸之路上的筚篥是如何发展流变,形成了今天的管子?迄今音乐学界对于冀中地区农村乐社的关注,对胜芳镇音乐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项阳先生提出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了“传统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这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2]在这里,我想谈的是丝绸之路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胜芳镇音乐会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其深层的文化内涵,有待于进一步发掘研究。首先,在空间上,源自西亚波斯,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筚篥,经历千余年的流变,成为胜芳镇音乐会主奏乐器——管子,至今在冀中民间笙管乐会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是长期以来,胜芳镇音乐会与西域的关系,即与丝绸之路文化渊源的关系久被忽略了;其次,在时间上,音乐史界对于筚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唐与宋;而民俗学界对音乐会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现当代。本章将论证胜芳镇兴起于明代,考察筚篥—管子的历史发展脉络、流变过程及历史动因,彰显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融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深刻影响,以期对推动“一带一路”视野下京津冀区域文化的研究,也有所裨益。

第一节 筚篥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筚篥,现称管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乐器,它本不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而是从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起初,名为“必篥”,亦称“悲篥”,隋代称之为“筚篥”,唐代又有“觱篥”之称,宋代出现“头管”称谓,发展到明代,则“筚篥”“觱篥”“筚栗”“头管”均见于记述。筚篥自南北朝时传入,在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达于鼎盛之时,得到繁荣发展,在隋唐宫廷多部伎音乐中广泛应用,甚至成为当时乐队中的主要演奏乐器。关于筚篥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正史中有明确记载:

《隋书·音乐志》载:“疏勒、安国、高丽,并起自后魏平冯氏及通西域,因得其伎。”[3]《旧唐书·音乐志》云:“筚篥,本名悲篥,出于胡中,其声悲。亦云:胡人吹之以惊中国马云。”[4]

从上述史料可见,古人以筚篥是来自西域,也即丝绸之路的乐器。特别是后面一条史料说明筚篥来自草原民族。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指出:觱篥“大龟兹国乐也,亦曰悲篥”[5]。唐玄宗时李颀诗所见:“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6]这些记载都是把筚篥的起源地置于西域龟兹的。

日本学者林谦三对于箜篌、琵琶、筚篥、唢呐等乐器从语源进行考察,并详细探讨了《筚篥的语源》,指出:“这龟兹语的必栗,不仅在龟兹一国,还通用附近一带地方。因此就能够以音乐特别出名的龟兹为代表,而产生了筚篥的龟兹起源之说。”[7]并批评了西方学者劳弗尔附会汉代许慎《说文》“觱”之误,是混淆了两种不同的乐器。[8]强调了筚篥是外来传入中国的乐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万明.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