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考古学书单 | 废墟为伴,无法抵抗的遗迹魅力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1-11-29
收藏 纠错

考古学是众多学科中的一个,一个与遗迹打交道,从遗迹中寻找历史的学科。但他的普通,又很特别,特别到可以改写历史。

考古学不同于狭义史学,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古代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及文化史的学科。它既包括考古学家对考古遗存的揭示,也包括对认识结果的交流。

在西方,考古学经常被归入人类学的学科范畴之中。在中国,因为由于我们拥有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和详实的史料记录,所以我们的考古学研究在立足于遗存之外更要求有扎实的文献功底。因此,如二十四史之类的史学典籍在每一个具体考古阶段同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考古学专业书籍可以进行参考。

实验室考古学

   《实验室考古入门》

内容推荐:

以笔者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结以往田野发掘以些年考古与文物保护实践,创立了实验室考古这一考古学分支。笔者通过论文《实验室考古导论》阐述其理论、方法,并获得考古学界认可。目前实验室考古已在十余个考古研究机构和两所高等学校广泛开展。本书是国内部关于实验室考古的专著,涉及实验室考古的基本理论、方法,可做高等学校实验室考古专业的教材,也是考古工作者从事实验室考占的参考书。

给考古学家的统计学:一种常识性方法

    《给考古学家的统计学:一种常识性方法》

内容推荐:

自出版以来,本书的英文第一版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备教材。本书用去术语化的书写方式为考古学家介绍了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其内容涵盖田野调査、发掘和实验室数据分析中必备的统计学技术,也包括变量显著性评估的必要方法。本书也讨论了抽样和使用已有样本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还对量化实践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是考古学和人类学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

在英文第一版出版后,作者采纳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的建议,也引入了作者最新的田野经验,从而对英文第一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并最终完成了英文第二版的写作。更新的专题包括:比例和密度、点取样、中值的误差范围、再抽样方法、回归分析中的残差、主成分分析、多变量分析、相似性测量、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

对于已经熟悉英文第一版的读者来说,他们将会乐于接受这些更新的专题。对于新的读者(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员)而言,新专题的引入也会使本书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读本。

考古现场多视角三维重建

《考古现场多视角三维重建》

内容推荐:

本书从田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的各种实例出发,系统地介绍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工作中相机使用、影像拍摄、数据处理与成果导出等的技术与方法,使田野考古同仁、学生等相关人员能够掌握要领,通过地面拍摄与无人机的低空拍摄,全方位地获取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考古遗址等的多视角数字影像,制作成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最后导出不同平面、立面、剖面的正射影像图、数字表面模型等数字成果,为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虚拟展示等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束禾集:考古视角的艺术史

《束禾集:考古视角的艺术史》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1977年至2018年所写的论述、资料综述、书序等共30篇文章。内容除了论述美术考古学与艺术史的联系外,还以田野考古所获得的实物标本,特别是从古代墓葬中获得的现代人认为与美术有关的考古标本,结合古代文献与博物馆藏品,论述有关艺术史范畴的问题,主要包括古代建筑、古代家具、绘画、雕塑、宗教艺术、工艺美术等方面。

中国天文考古学

中国天文考古学

《中国天文考古学》

内容推荐:

本书以考古发掘资料、古代器物和古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民族学和天文学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国自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天文考古学问题,揭示了古代先民在天文学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阐释了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天文学起源与文明起源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建立了中国天文考古学体系,为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开辟了新途径,对古代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科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

《考古现场处置与文物保护技术》

内容推荐:

近些年来,中国考古学十分繁荣。科学合理地处理、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认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揭示历史社会客观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室内考古发掘,3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从事的考古发掘现场的具体情况和发掘技术方法,对于后学者具有指导作用。

14C测年与中国考古年代学研究

《14C测年与中国考古年代学研究》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仇士华先生的重要研究成果汇集,涵盖了测年方法研究、测年精度提高所做的技术改进、测年中的数据处理研究、夏商周考古中实际测年的情况、夏商周考古年代测定的讨论与结论等等方面,从测年技术和方法、实际测年研究等方面对其工作成果以及经验进行了总结,对中国考古学14C测年的开创和发展进行了完整的学术总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

内容推荐:

《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本书对从事考古学、先秦史学、民族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

内容推荐: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系统介绍了20世纪夏商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及其为探索夏、商历史,重现夏、商文明所做出的贡献。本书重点介绍了1928年以来的殷墟发掘与研究,二里冈商文化与郑州商城的发现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及夏文化的探索,偃师商城、安阳洹北商城以及商代其他城址、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夏商时期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书中以“偃师商城之始建为夏、商王朝交替界标”说为基点,论证了夏、商文化关系和难解的夏、商文化界定问题;进而追溯了二里头文化之前的早期夏文化和先夏文化;还讨论了夏、商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关系及其历史意义。作为系统论述夏商时期考古学的著作,本书阐述了关于夏商考古研究的任务、特点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思考,展望了夏商考古学发展的前景。本书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美术史的专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内容推荐:

在本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中对两周遗址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在许多方面填补了文献的空白。本卷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周王朝存在的八百余年间,周代先民创造的青铜文明。从中,可以看到它比商代文明更加灿烂,还可洞察到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变革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必然趋势。本卷引用的资料十分丰富,各章中涉及的内容相当宽泛,对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文物与博物馆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中国考古学》(九卷本)中的一卷,其主要内容是对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论述。基于对历史考古学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认识,本卷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并与文献记载有机结合,突出两个基本点:一是基本考古材料的梳理,一是从考古资料出发阐释秦汉社会历史的有关问题。由此,初步构建秦汉考古的学科体系,并尽可能反映秦汉考古的新成果、新进展。同时,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就秦汉考古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就秦汉考古的主要研究课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本书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美术史的专业人员及广大考古爱好者阅读。

中国考古学·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中国考古学·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内容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的第七卷,这卷的内容,主要是综合介绍20世纪、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究明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工作,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还对壁画墓的艺术价值予以特别关注。由于这一历史过渡时期在文化上与前不同的特点,佛教考古与石刻和简牍文书的研究,在本卷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并选择从考古标本能够阐明的几个侧面,阐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本卷尽量依据有限的考古发掘成果,构筑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学科体系。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汉唐之间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特别是物质文化的发现,进行还原和解析。本书运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艺术史的专业人员及广大历史、考古爱好者阅读。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