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哲学宗教列表 >哲学宗教详情

崔延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化时代的哲人理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2-06-23
收藏 纠错

  

  6月17日晚,南京大学哲学系邀请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做题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化时代的哲人理想”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人文社科高端前沿”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张荣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刘鑫担任讲座评议人。

  

6月17日,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做题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化时代的哲人理想”的线上讲座。

  讲座开始,崔延强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思想转向和哲人理想。他指出,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进入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史称希腊化。希腊化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时代,以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为代表的希腊化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已然走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时期的主流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气质和思想特征。古典时期以城邦政治为中心的价值观逐渐离析,以关怀心灵宁静和生活幸福为宗旨的个体道德成为时代强音。哲学的功能也随之由构建纯粹形而上学体系为目标转换为以哲学活动为手段,根除心灵疾患、达致心灵宁静的“治疗术”。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康的?怎样的生活是有德性的和幸福的?崔延强认为,答案就在“哲人”(sophos)身上。各派哲学竭力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描绘哲人的思想图谱。

  崔延强进一步指出,古典时期的哲人理想执着于如何使逻各斯(logos)与政治联姻,如何成就一个“好公民”,如何锻造一位“哲学王”。希腊化时代的哲人理想则超越了城邦,交汇于个体和整个世界(kosmos)。与环境抗争、战胜自我、摆脱命运、独立于世俗之外,最终达致宁静与幸福是贯穿希腊化时代哲人理想的共同主题。但哲学家们对通向宁静或幸福的路径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正是路径的分殊带来了希腊化哲学的异彩纷呈。

  

西南大学副校长崔延强教授

  接着,崔延强分别就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的哲人理想展开了具体论述。他指出,伊壁鸠鲁派的哲人理想在于超脱时俗、退守内心、充满花园般温馨的“静谧的”快乐。在伊壁鸠鲁看来,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本原(archēn)和目的(telos),是天生的和第一位的善,哲人的快乐需要友爱,友爱是快乐的源泉,哲人的快乐还在于解除对死亡的恐惧,活在当下即为幸福。伊壁鸠鲁的哲人抗拒命运,破除必然性的神话,把幸福交给自由意志。可以说,伊壁鸠鲁是西方哲学史上为自然祛魅、还原宇宙机械属性、试图超越必然性法则的第一人,也是力主与命运抗争、为意志自由辩护、为个体行为负责的第一人。伊壁鸠鲁的自由意志思想曾感动了青年时代的马克思,马克思以之为题写下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斯多亚派的哲人理想在于把最高的目的和善视为与自然和谐一致地(homologoumenōs)生活。其哲人理想建立在二元价值体系之上:体系的一极是由善或德性构成的正价值,另一极则是由恶构成的负价值,两极之间属于非道德领域内既非善又非恶、既非有益又非无益的“无差别”(adiaphora)系列。斯多亚派认为,所有善或恶都是相等的、绝对的,一善俱善,一恶俱恶。善恶之间的“无差别之物”不具有道德意义,而只有因其接近善而被选择或因其接近恶而不被选择的“恰当理由”,它们的选择取舍属于义务问题。斯多亚派的芝诺首次提出“义务”(to kathēkon)这个概念,义务是一种恰当之举或应为之事。根据二元价值体系,哲人和愚者(phauloi)之间形成了鲜明对立的两个世界,即有德者的幸福世界和无德者的罪恶世界。崔延强将斯多亚派哲人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哲人是冷漠无情的(apathē);第二,哲人是神性的(theious);第三,哲人永远据于德性生活;第四,哲人的德性永远是不会丢失的;第五,万物皆备于哲人(tōn sophōn de panta einai);第六,哲人的身份是世界的;第七,哲人的意志是自由的。

  怀疑派的哲人理想在于对所有遮蔽心灵的独断信念保持“存疑”、“不动心的”境界。崔延强强调,怀疑派不要自己的任何哲学,它的哲学就是要废除所有哲学。怀疑论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试图通过建立命题之间的对立关系,达至等效,最终实现存疑与宁静。怀疑论还是一种精神治疗术,祛除独断论的“卤莽”(propeteia)和“自负”(oiesta)。总之,怀疑派作为一种反哲学的哲学,其论式和反题一旦起到了反驳独断论的作用,治愈了精神疾患,使心灵进入存疑和宁静状态,它们便消解了自身、扬弃了自身、超越了自身。

  最后,崔延强总结道,通过对希腊化时代哲人理想的描绘,我们真切感到希腊哲学已走出主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态势。史诗岁月已过,此时正值散文时代!另外,崔延强还补充道,无论是做希腊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所有引文都应坚持自己翻译,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深刻。

  

 南京大学哲学系张荣教授主持讲座

 

  在讲座的评议环节,主持人张荣高度肯定了讲座内容的丰富性和精彩性。他认为,主讲人用他的讲座向我们宣告了什么是古典,什么是古典哲学。实际上,古典哲学不仅仅是语文学,它有很多现代性的内容。崔延强讲座中谈到的许多内容,尤其是对伊壁鸠鲁派的讲解特别精彩,令人印象深刻。

  

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刘鑫作评论

 

  评论人刘鑫针对主讲人提到的翻译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她指出,翻译问题对专业研究者极其重要。专业研究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翻译存在的问题,当一个学者质疑另一个学者的翻译的时候,他质疑的不是用词,而是义理。因为我们的理解是从翻译开始的,专业研究者重视翻译,不是为了跟前人“较真”,而是从一个更大的层面去理解一个词或者术语。

  在答疑环节,线上听众踊跃提问。崔延强对“伊壁鸠鲁自由意志思想对奥古斯丁有什么影响”、“伊壁鸠鲁的‘教育就是生活经历或生活方式’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有什么不同”、“古代怀疑论与近现代怀疑论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简洁而深刻的回答。

  本场讲座持续三个多小时,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两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线上听众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本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全程直播。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孝生/供稿)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