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政治的源初经验与未来发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05-24
收藏 纠错

  人类政治今天再次面临考验。国际政治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些国家的政治领域乱象丛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追问,政治的未来在何处?人类政治该走向何方?这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和观念提出了挑战。然而,“何为政治”这一基础性问题却往往被遗忘和忽视,使得许多对于政治未来的谈论,关涉的并非政治自身,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切入问题。在这方面,政治现象学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另样视角和有意义的启发。与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一致,政治现象学的要义在于让政治回到自身,使其以自身的方式得以显现。这对于理解和探讨政治未来问题至关重要。思考政治的未来,仅仅提出某种美好的设想并不足够,还缺乏现实的比照;就现实分析而提出构想亦是乏力,难以把握问题发生的根源。因此,思考政治的未来,基础工作应在于追问政治自身,探究揭示政治的源初经验与意义。只有回到政治自身,才能理解和发现它的未来,使其晦暗不明的伸展之路在自身之中得到澄明与实现。

  人:政治思索的基点

  在对政治的理解上,应首先看到,它在人与人之间展开。政治根源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世上若无人,也就不会有政治现象的发生。因此,关于人自身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哲学议题,它也是一个基础性的政治议题。实际上,古今不同的政治思想总是内蕴着对于人的某种理解,尽管这样的理解往往是潜在的。对人的不同理解,也会使政治观念有所不同。政治思索的基点应在于理解和揭示人自身,从而发现人为何需要过政治生活,它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亦是政治源初意义的呈现。

  关于人自身,哲学与思想史上有着丰富的探讨。现象学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突破,与传统的理解方式不同,它力图摆脱形而上学和自然主义立场的束缚,在对各种先见和偏见的悬置中使得人以自身的方式显现。海德格尔基于人与存在(给予)的关系思想人;列维纳斯基于自我和他者的伦理关系揭示人;米歇尔·亨利则基于人与生命自身的关系诠释人……尽管观点各不相同,但他们在思想方式上具有一致性,即不再基于某种特有属性而寻求对人的定义,走出人与动物或其他自然物的类比思维,同时不以人自身为中心,而是在与超越者或神圣者的关联之中揭示人。

  事实上,不仅是在现象学,这般理解人的方式在中国古代(特别是早期)思想中亦时常出现。《尚书》《左传》《墨子》等经典皆表述了关于“天生民”的观点,它蕴含着对人自身的理解,主张人为天所生,是天之子(民)。与现代科学对人的一般探究和界定方式不同,这里,关于人的思想以天为中心展开,人在与天的关联之中得到揭示。而无论是从给予、他者或生命的角度,抑或基于天而对人作出理解,实际上都是试图在爱之中揭示和呈现人自身。在此视域下,人源于爱,有着灵魂,每个人都是具体和独特的,在其自身之中具有伦理品格与内在尊严。如《尚书·泰誓》所揭示的:“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政治的意义恰与此相关切。

  爱:政治的源初经验

  政治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和维系,人为何需要政治?政治现象学对此的理解与自身揭示人的方式紧密关联。人有着伦理品格和内在尊严,但这并非天生现实拥有,而是在人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政治生活实践中实现的。这也恰是政治源初意义的显示。人的生存活动离不开政治,这在于,政治实践的展开,使得人能够实现伦理与尊严的生存方式,在自身之中显现。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因为人既非神,也非兽,因此需要且能够过政治生活。换句话说,政治使得人的生存方式得以确立。政治的源初经验,是人对于伦理品格和内在尊严的实现。这与孔子所表达的“政者正也”,是一致的。政治的要义,在于确立实践伦理与人格尊严,使得人正直、正立起来。在本质上,这是一种爱的经验。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与古希腊城邦理解政治经验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尚书》呈现了古代早期的政治智慧。它正是基于爱诠释政治活动,认为政治本质上是天爱子(民)的经验之展开,君主帮助天治理国家,须奉行天的意志和命令,爱护百姓,协和与安定四方。《泰誓篇》指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这里,爱的根源在于天,在它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同等地享有天之爱。这与墨家的“兼爱”遥相呼应。《墨子·天志》提出,“兼爱”所指向的是顺从和奉行天意,不分大小强弱,给予所有人以同等的尊重和爱护。与“兼”相对立的是“别”,即在大与小、强和弱之间作出分别,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墨子认为,“兼爱”是真正的爱人利人,是仁与义,它是政治所应遵循的法则,“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基于天之爱的政治经验,与统治的经验不能相容。后者内在隐含着高低或强弱之分,它对于秩序的建立以人格、力量之差异为基础。也就是说,统治活动的产生与维系依赖于“别”。前者则与此根本区分。政治活动基于天之爱而展开,它内在地要求包括穷人、弱者在内的所有人作为天之子(民),在政治上皆应受到同等的尊重与爱护。这样的爱,本质是责任,它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政治的生活与秩序之建立以责任伦理为基础,它要求“别”的褪去,而代之以“兼”的显示和确立。在“兼”的原则下,人与人的富穷、强弱之别被悬置起来,人自身得以显现。因此,在这里,政治是天爱人的具体展开,它是自由的经验,是人们对于伦理品格与内在尊严的实现。

  在古希腊,人们理解政治的方式与此具有某种相通性。实际上,城邦政治生活自身所呈现的就是一种爱的经验。作为持存性公共空间,城邦是人与人相互聚集和交往的场域,在其中对公共事务展开言谈。城邦是政治的,这在于,人们在它之中摆脱了私人的身份、力量等差别,进入平等的关系,从不同视角对同一对象展开自由的言说。对此,阿伦特与韦尔南皆作出过深入阐述,并指出,这是一种友爱的经验。也就是说,在政治体中,人们私人之间的“别”被悬置,代之以朋友关系而相互交往。“朋友”的本质恰恰在于人与人之相处脱离了关于出身、强弱等背景因素的考量,而进入一种彼此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关系。政治作为友爱的经验,意味着人们的交往行动基于这般关系展开,它摆脱了奴役或支配,是自由的经验。

  对古希腊人而言,政治使得人的生存方式得以实现与确立。事实上,公共生活的介入和参与并非易事,而是富有挑战,它对实践能力和交往理性提出了要求。即便如此,人们仍愿接受磨炼与挑战,走入公共空间参与政治生活。其意义在于,这里,人在自由之中显现自身,并在与他人的友爱交往中承担起对于公共世界的责任,实现自身的伦理品格和内在尊严。政治行动所显示的是对人与世界之爱,这一关于人的爱,指向的是对于使人成其为自身的自由与尊严的肯认和尊重。

  当代政治:以源初启明未来

  在政治现象学视角下,探寻政治源初经验,关切我们对政治未来发展的理解。政治的未来,并非由它自身之外的力量来塑造,而应让政治回到自身,以其自身的方式实现出来。政治的源初经验与意义不在于敌友之分或利益争夺,而在于人的伦理与尊严生存方式之实现和确立。

  实际上,一些国家在政治领域发生的种种乱象,与它们对政治源初经验和精神的遗忘紧密相关。忘记从何处来,也就不知往哪里去,故而陷入迷糊与失序之中。因此,探索政治的未来发展,基础的工作在于重揭“何为政治”,回首源初经验,重拾源初精神,使政治回到自身之中,以拨开迷雾,照亮伸展之路。这所主张的并非复古,而是要在当代世界以现代的方式保守政治的源初精神,彰显和守护人的伦理品格与内在尊严,并使得政治在其自身之中启明未来。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