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考古列表 >历史考古详情

湖北广水市夏家湾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作者:“文博中国”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09-07
收藏 纠错

  夏家湾遗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蔡河镇柏树巷村季家湾大队东侧河流盆地中(图一)。遗址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并在1984年被广水市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坐落于随枣走廊东部大别山西南麓的一处河谷盆地中,东、西两侧为低山岗地。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残宽3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整体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台地,高出周边地面1米左右,其北、东两面有澴水(应山河)从北向南经流,北部区域被河水侵蚀破坏严重(图二)。

图一 夏家湾遗址地理位置图

图二 夏家湾遗址数字高程影像

  2023年2月至7月,为配合新建信阳至随州高速公路项目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随州市博物馆、广水市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勘探、发掘,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石家河文化早期、西周中晚期、战国晚期至秦时期的墓葬、灰沟、灰坑、墙基、烧面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烧土块、铜小件和动物骨骼样品。

  石家河文化早期遗存分布不连续,文化堆积较薄,发现有灰坑、墙基槽等遗迹,出土有红陶杯、刻槽盆、擂钵、宽扁形鼎足、磨光黑陶杯柄、蓝纹罐、缸等日常生活陶器和石斧、凿、锛、镞、陶纺轮等生产用具。(图三)

图三 石家河文化早期遗物

  西周时期多见灰沟、灰坑和烧面遗迹。布局上以灰沟为分界线,其南部为遗址边缘坡地,北部为遗址本体,分布有较多冶炼烧面遗存。遗址边缘坡地紧邻古河道,出土了大量的鬲、豆、罐、甗、盆等陶器残片和鹿角、猪颌骨、牛牙等动物骨骼及箭镞等铜器,其中还发现坩埚残片、铜矛和铜饰件等冶炼遗物(图四)。这些冶炼遗物、烧面遗存和铜器共同揭示了遗址作为冶炼铸铜的功能性质。

图四 遗址出土西周冶炼遗存与铜照

  战国晚期至秦时期墓葬均开口于第①层下,为竖穴土坑墓,以M3为例(图五)。M3开口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286、南北宽108、深约100厘米。墓室底部西端置单棺,长176、宽56厘米,人骨腐朽,从痕迹看或为侧身屈肢葬,头向113°。随葬品位于墓室东端,可见罐、鏊、釜、盆、甑等陶器(图六),东南角还有动物骨骼残存,罐口沿残存朱漆痕迹。棺室内部墓主头部饰绿色玻璃质和煤晶质窍塞,骨盆处放置铜箭镞。其余三座墓葬形制与之相似,随葬品为陶鏊、釜、罐、盆、甑的组合。发掘过程中,与遗址隔河处新发现一处面积较大的鲁畈遗址,地表散落有豆柄、豆盘、鬲足、罐口等陶器残片,年代为战国中晚期。

图五 M3随葬品分布照

图六 M3随葬陶器组合照

  夏家湾遗址的发掘是鄂东北地区又一次科学考古工作,尤其是西周时期铜器冶铸遗存及战国晚期至秦时期墓葬的发现,对于深化研究随枣走廊地区的文化演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澴府河流域一直是中原地区和江汉平原地区商周文化的交流荟萃之地,也是商王朝经略南方的必经之地。该流域沿岸两侧分布着众多石家河文化早期、晚商和西周时期小型聚落台地,以往考古发掘,虽然发现较多烧土遗迹及较多箭镞、削刀、牌饰等小型铜器,但对这类遗址的性质却不清晰。夏家湾遗址烧面遗迹、烧土块废弃层、铸铜坩埚残片、铜小件等组成的证据链,揭示本土铜器的冶铸情况,为认识同类遗址的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战国晚期至秦时期墓葬为该地区同类型墓葬的首次发现。常见的罐、鏊、甑、盆组合与云梦睡虎地秦墓M11、郑家湖墓地M274、M234的陶器组合基本一致。作为普通的小型聚落遗址,夏家湾遗址秦文化因素墓葬的发现,为秦灭楚、秦文化的扩张的路径提供了新材料。(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执笔:李晓杨 段姝杉 王生慧 韦邦加)

(图文转自:“文博中国”公众号)

相关词

相关推荐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