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关系列表 >国际关系详情

全球经济研究

作者:本文发表于《中国外汇》2023年第19期
发布时间:2023-10-01
收藏 纠错

  预计德国经济低迷的情况将持续到四季度,2023年全年GDP难逃萎缩命运,这也将阻碍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修复将比预期需要更长时间。

  2023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一期的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预计2023年德国经济将同比萎缩0.4%,成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唯一一个会在2023年实现负增长的经济体。受其拖累,欧元区2023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也从1.1%大幅下滑至0.8%。在此之前,德国经济数据就已频传噩耗:2022年德国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GDP连续出现环比萎缩,陷入“技术性衰退”,2023年二季度GDP仅勉强维持了原地踏步的局面,环比增长0%,远不及经济学家们所预期的0.3%。昔日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如今的经济状况令人唏嘘和困惑——德国经济究竟怎么了?笔者将围绕当前德国经济深陷泥潭的原因、背后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未来走势前景及对欧元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

  一、工业、消费与建筑疲弱下德国经济陷入困局

  工业部门动能的丧失是德国经济挣扎于衰退边缘最直观的原因之一。德国是世界老牌工业强国,工业制造是德国经济的支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工业在经济总增加值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22%以上,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16%—18%)。然而,近一段时间,德国工业活动却出现明显疲态。2023年7月经季节与工作日调整后的德国实际工业产出连续第3个月下滑,同比下降2.1%,与新冠疫情前水平相比低了约7%。德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如化工、金属和玻璃等,实际工业产出自2022年年初以来下降了17%,2023年7月也依旧延续了下滑态势,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11.4%。上述数据表明当前德国工业形势并不乐观(见图1)。

图1 德国工业生产指数(2015年=100)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Destatis)

  居民消费支出乏力是导致德国经济复苏困难的另一个原因。2023年前7个月,德国零售业实际同比下降4.0%,而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从2022年10月的低谷走出,却仍然徘徊于低位。德国9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为-25.5点,远低于乌克兰危机爆发前-8.5点的水平,表明德国整体消费环境尚未有起色。

  此外,占GDP约12%、吸纳近百万就业的德国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衰退危机,这让德国经济进一步承压。根据慕尼黑Ifo研究所的调查,2023年8月德国有近12%的住宅建筑公司表示融资困难,达到自三十年前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表示缺乏新订单的建筑公司比例也自2023年7月的40.3%上升至44.2%,大幅高于一年前的13.8%。即便是既有建设项目,由于通胀导致原材料价格暴涨,建筑成本飙升,建筑公司的利润空间也严重被挤压,甚至不得不因无法获利而取消项目。Ifo调查显示,20.7%的建筑公司在2023年8月被迫取消了项目,继7月的18.9%进一步攀升,达到自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德国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开始申请破产,这无疑使德国的经济前景更加黯淡。

  二、德国经济困境背后的推手:能源、利率与外需

  在德国工业疲弱、消费低迷和建筑业危机的背后,隐藏着三个主要推动因素。

  一是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能源危机。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德国约有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是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最高的欧盟成员国,大幅高于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和欧盟平均水平(二者均为40%左右)。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为落实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德国不得不寻求其他渠道来填补俄罗斯能源供应的缺口。然而,由于全球液化天然气(LNG)的产能和运力在短期内难以提升,天然气的进口替代远较煤炭、石油等其他能源产品的替代要困难。即便转向更昂贵的能源现货市场,以高于长期合同三倍的价格购买现货天然气来弥补缺口,德国的能源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导致德国能源价格集体跳涨,还迫使工业企业以削减产能的方式进行应对。根据德国工商会的报告,2022年,德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化工企业和16%的汽车企业被迫减产,整体工业天然气用量大幅减少了20%。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工业生产活动遭受沉重打击。

  二是持续高通胀背景下欧洲央行连续加息造成的高利率环境。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能源价格飙升在欧元区内引发持续高通胀,其中,德国的通胀率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比欧元区平均水平要高(见图2)。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3年8月德国通胀率为6.4%,不仅高于欧元区5.3%的通胀水平,也高于法国(5.7%)、意大利(5.5%)和西班牙(2.4%)等其他欧元区主要成员国的通胀水平。居高难下的通胀侵蚀了德国居民部门的实际购买力,打击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支出。为了抑制高通胀,欧洲央行于2022年7月开启了加息进程,结束了长达8年的负利率时代。截至2023年9月底,欧洲央行已连续加息10次,累积加息450个基点,堪称欧洲央行史上最快紧缩步伐。欧元区的基准利率已达到22年来的最高水平,给企业融资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严重限制了企业部门投资。根据欧洲央行9月的经济展望报告,受融资条件收紧的影响,直至2024年底,整个欧元区的住房投资和商业投资都无法恢复正增长。高利率环境也强化了居民的储蓄倾向,抑制了居民的住房贷款意愿。根据德意志联邦银行数据,德国居民存款余额从2022年1月的2613亿欧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7月的4497亿欧元,增长了约72%,而在同样的时间区间内,月新增住房贷款则从250亿欧元降至143亿欧元,下跌了约43%(见图3)。这显然不利于德国居民消费支出以及建筑行业的复苏。

图2 德国和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图3 德国居民存款余额和新增住房贷款(百万欧元)

数据来源:德意志联邦银行

  三是全球贸易活动放缓,外部需求疲软。受消费模式转变、全球贸易碎片化以及金融条件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之路始终充满波折。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下降1%,环比下降0.3%,延续了2022年四季度同比下降0.8%,环比下降2.4%的趋势。即便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二季度贸易量有望出现小幅回升,WTO对2023年全年货物贸易增速的预期也依旧维持在1.7%,显著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在这一大背景下,出口贸易也难以像过往一般为德国经济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1—7月,德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率仅3%,较上一年同期13%的增长率大幅下滑。相对其他地区更高昂的能源价格和走强的欧元也削弱了德国在全球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根据Ifo研究所对出口商的调查,2023年8月德国出口预期连续第4个月下跌,降至-6.3点,越来越多出口商苦于竞争力的丧失和新订单的减少。这些都加剧了德国工业制造活动的萎缩。

  三、德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结构性问题

  上述几大推动因素并不足以解释德国经济为何坠落得如此之深、如此之快。毕竟欧元区内其他工业大国如法国、意大利也遭遇了同样的冲击,却都能在2023年勉强维持正增长预期。笔者认为,德国经济长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而能源危机、利率上升和贸易低迷加速了这些问题的暴露,因而使德国经济遭受的打击格外沉重。德国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德国经济高度依赖以能源密集型行业为起点的工业制造部门,这使得能源供应波动能够轻易动摇德国经济的根基。过去20多年,德国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低价进口能源和原材料,将其加工为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行出口,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其中,廉价而稳定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对德国经济的繁荣功不可没。此外,尽管德国政府早就宣布要进行能源转型,废除核电并积极退煤,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却遭遇瓶颈,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严重不足,无法弥补核能和煤炭留下的能源供给缺口,与可再生能源相适配的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也因公众的反对而几近停滞,导致从德国北方向南方输送风能的连接匮乏,进一步制约了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长。这些都迫使工业部门不得不扩大能源进口,加剧了德国经济在面临能源短缺问题时的脆弱性。

  其次,高度向外的产业结构使德国经济十分依赖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国际市场环境。德国是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受益者之一,其制造业约一半的销售额来自于出口,2022年德国对外贸易总规模高达GDP的98.6%。而当前全球化快速降温和许多国家开始加快供应链调整步伐等变化让德国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受到挑战。尤其是美欧间对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促使不少德国企业将生产线外迁,不仅加剧了德国制造业萎缩,也削弱了德国经济的竞争力。

  再次,德国技术工人短缺、基础设施陈旧、税收负担沉重等区位劣势日益凸显,使得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中小企业和海外投资者对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受人口老龄化、技术移民引入困难等因素影响,德国目前每年约短缺40万名技术工人,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潜力。德国工商会的调查显示,67%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和机械工程公司无法招聘到合适的技术员工填补空缺,在汽车制造领域,这一数字约为65%。基础设施方面,德国在默克尔时代对公路、铁路等陆上基建的平均投资比重仅占GDP 的0.65%,导致许多交通基础设施修缮不及时,降低运输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德国企业的有效税率更是高出欧盟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在2022年达到28.8%,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三的高投资税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流向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下滑,从2018年的720亿美元暴跌至2022年的110亿美元,彰显了德国投资吸引力的丧失。

  最后,德国数字化程度落后,新兴产业研发创新不足。根据欧盟发布的2022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德国整体数字化水平在欧盟成员国中排名第13,数字化人才、企业数字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程度三项指标上均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其光纤网络覆盖率仅15.4%,位列欧盟国家倒数第一。而在研发创新方面,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传统行业仍然是德国研发创新的主力。2021年260亿欧元研发资金投入了汽车制造行业,约占当年企业部门总研发支出的三分之一,人工智能、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则相对落后,创新含量较高的初创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欧盟发布的《德国新增初创企业2022》报告显示,2022年德国软件、金融科技、电子商务领域新增的初创企业分别较2021年减少了26%、28%和39%。这种发展格局导致德国经济在传统行业遭遇负面冲击时,难以依靠新兴产业的发力来摆脱困境。

  四、短期内德国经济难见好转

  德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是暂时性因素和长期性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想要重整旗鼓,扭转经济走弱的势头,短期内恐非易事。2023年二季度德国GDP能够勉强躲过负增长,主要是受居民消费支出环比回升0.1%的支撑。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通胀水平较年初显著回落,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增长率由2023年1月的9.2%降至8月的6.4%;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二季度德国工资增长率高达6.6%,不仅大幅高于一季度的5.6%,也创下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两方面因素提振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动能。不过,此次工资上涨主要来源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和企业发放的一次性抗通胀分红,在消费者信心低迷的环境下能否持续助力消费增长尚有待观察。此外,工资上涨会带动服务业通胀的上行。鉴于德国的核心通胀还在持续攀升,这意味着下半年整体通胀压力依然较难得到缓解,将给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能源方面,德国在2023年4月关停了境内最后三座核电站,此后其进口电力量一路飙升,8月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6505千兆瓦时,表明德国在电力供应问题上依旧十分脆弱。随着冬季的临近,能源短缺风险可能再度困扰德国经济。利率方面,市场普遍认为,在9月进行第10次加息后,欧洲央行本轮加息周期或已接近尾声,但欧元区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位。外需方面,7月德国国外工业新订单大幅跳水,环比下降12.9%,其中来自欧元区国家的新订单下降24.4%,来自第三方国家的新订单下降4.1%,表明全球需求疲软还在持续。可以看到,能源、利率和外需这三个因素即便不恶化,也很难在年内得到显著改善,为经济提供正向拉动力。而德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修复则需要更长时间。因此,二季度GDP的“止跌”绝非复苏的开始,而仅仅是短暂的缓和。预计德国经济低迷的情况将持续到四季度,2023年全年GDP难逃萎缩命运。

  五、德国经济拖累欧洲经济复苏过程

  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不仅自身对该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同时也通过贸易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欧盟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就业。2022年,德国是16个欧盟成员国最大的商品出口贸易伙伴,其60.8%的进口商品来源于欧盟内部。根据瑞士研究机构Prognos的测算,德国对于商品进口的需求拉动了欧盟内其他国家约2.6%的总增加值和500万的就业,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奥地利、波兰都从对德出口中获益良多。德国经济下滑将不可避免地拖累欧盟其他成员国,使欧洲经济复苏进程更加艰难。

  德国经济走弱也给欧洲经济政策的制定带来了难题。一方面,与其他欧元区国家复苏进程的不同步使欧洲央行未来在确定最优货币政策时可能需要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另一方面,德国作为欧盟共同预算最大的净出资国,不佳的经济状况也会使其无力再为欧盟预算支付更多资金,从而限制欧盟相关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这种政策层面的掣肘也势必阻碍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目前来看,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修复将比预期需要更长时间,至2024年底或都难以迎来强劲反弹。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