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考古列表 >历史考古详情

平顶山发现河南最大的龙山时期遗址

作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发布时间:2023-10-18
收藏 纠错

  10月15日,在平顶山市参加“2023夏文化论坛——年代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叶县余庄遗址,余庄遗址出土的成套陶礼器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兴趣。考古发掘负责人、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说,余庄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壕内面积约125平方米,是目前河南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龙山时代的遗址,距今约4000至4400年。余庄遗址大型墓葬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无龙山时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从余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空间分布来看,应该是沙汝河流域的中心聚落。

  15日上午,与会相关专家、学者来到余庄遗址时,现场的考古发掘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一些重要遗迹上方已经建设了考古大棚。

  余庄遗址位于叶县盐都街道余庄村,为配合当地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2020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发掘,2021年被列为“考古中国·夏文化”重大项目。经过调查发掘,发现遗址面积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900米,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是目前所见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龙山时代聚落,对研究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礼制、社会复杂化及早期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余庄遗址目前已发现龙山时期墓葬90座,其中,小型墓没有随葬品,分布比较杂乱。大型墓方向、面积相近,布局合理,且随葬成套的陶礼器,器物组合与摆放位置固定,可知余庄遗址的权贵阶层在墓地布局、墓葬规模、墓向及随葬品等方面遵守一定的规范,已形成较为严格的丧葬礼仪制度、目前发现的大型墓也存在等级差异,豆、觚等陶礼器出现9件、7件、5件成组的形式,是最早以特定数量的列器作为墓主人身份地位象征的实例。

  吴伟华说,余庄遗址发现有等级差异明显的大型墓、小型墓,以及灰坑葬、殉葬等非正常的埋葬方式,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显著区别,这些现象反映出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化。大型墓葬随葬品均为明器,器型、器类高度一致,当是由专人烧造,遗址内还出土有蛋壳陶、玉器等制作工艺复杂的器物,可知社会分工已经出现。因此,中原地区龙山时期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复杂社会已经形成。

  叶县地处中原腹地,扼南阳盆地北口,自古以来便是南北文化的结合部,至迟于东周时期便形成了文献记载的沟通南北的“夏路”。

  在考古现场的标本室内,一些造型奇特的陶器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专家们认为,依据余庄遗址出土器物的类型,可知早在龙山时代,余庄已与周边地区存在文化交流。其中红陶杯、彩绘陶器以及厚葬习俗应该是受到江汉地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影响。出土的蛋壳陶以及随葬獐牙的习俗,则近于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因素。

  吴伟华说,目前余庄遗址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希望今后能获得更多的考古成果,为中华文明起源、夏文化等重大历史课题的研究提供新资料。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