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认识论信念:内涵、价值及培养方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1-08
收藏 纠错
  认识论最早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主要研究人类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起源和知识的证实与判断等问题。千百年来,哲学家们对认识论进行了长期的思辨研究。真正在心理学领域对认识论所进行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皮亚杰对儿童智力发展进行研究时,用“发生认识论”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佩里(Perry)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影响,开始关注个体在形式运算之后的认知发展状况,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大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探讨他们对知识本质和学习经验的解释。佩里提出,大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存在九种由低到高的状态,这九种状态可以被进一步概括为四级水平。一是二元论(dualism):知识是绝对的,权威掌握真理并可传递给学习者。二是多元论(multiplicity):知识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真理是可以认识的,但权威也不能给出绝对答案,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自己的观点。三是相对主义(relativism):知识是相对的、相关联的、情境性的。四是相对主义契约(commitment within relativism):个体要作出并肯定自己对价值、事业、关系以及个人身份的契约。佩里的研究揭示出了大学生认识论信念的发展遵循从二元论到多元论再到相对论的规律,即大学生初期会以对或错、好或坏等两极观点解释外在世界;当觉察到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多元角度时,原本相信绝对权威的想法开始动摇,转而持有多元论观点;最后逐渐了解到知识是逐步建构、蕴含在整体关系之中、可变动的,就会持有成熟的相对论观点。佩里的研究工作使人们了解到大学生如何理解知识本质和学习经验,开创了当代教育心理学中认识论信念研究的先河。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