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夯实社会安全基石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5-13
收藏 纠错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灾种、大应急”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但也要看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时间短、基础弱,基层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仍显薄弱。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种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而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急需根据新时代安全风险需求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这一指示精神为确保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局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指明了具体着力点。

  完善工作机制流程,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流程是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和应对水平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流程,才能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力、有效地进行应对。首先,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地方政府和基层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应急处置的流程和方法。例如,某城市制定了不同情况、不同场景、不同季节的完整地震应急预案,包括预警发布、人员疏散、救援行动等环节,使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不紊。其次,加强基层部门和群众的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群众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演练,可以发现预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和完善。再次,建立基层快速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调集相关资源赶赴现场。同时,建立多级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协调。例如,某地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统一指挥。最后,强化事后评估和总结。每次应急处置结束后,对应急处置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保障资源关口前移,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和处置应对工作的效率和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应急管理人员,充实到基层单位。例如,某地建立了基层应急管理志愿者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和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对基层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如救援车辆、通讯设备、防护装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此外,建立健全基层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实现应急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也可划分区域范围共享应急资源方便流调。例如,在一次重大灾害中,多个地区的应急管理部门共同调配资源,互相支援,有效提高了救援工作的效果。最后,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上级部门应定期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例如,某上级部门组织专家对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提升了基层的应急准备水平。

  筑牢安全底板标准,守牢安全底线思维。只有夯实安全基础,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要强化基层部门和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让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底线思维,时刻保持警惕。其次,建立严格的基层安全标准体系。明确各项安全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使之成为干部工作的遵循。如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为基层干部提供具体的工作依据。同时,加强基层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安全底线不被突破。最后,要强化基层责任落实。明确各级干部在安全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安全工作落细落地。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