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明海英
5月14—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发布了“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十大热点”解读报告结合案例实证与趋势预测,从技术迭代、政策协同、伦理挑战等维度展开深度解读。围绕“人智协同塑造数字教育新生态”“数字素养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等全球教育热点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深入重塑教学与学习范式
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深刻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表示,创新思维、协作能力、数字素养等高阶能力培养变得愈发重要,要推动环境、资源、模式、评价等深刻变革,其中,培养更具数字素养的高水平教师是关键。他介绍,学校研发了“小雅”智慧教学平台支持师生教与学,通过平台创设人工智能赋能教与学的八大场景,为师范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俄罗斯莫斯科市立师范大学校长伊戈尔·列莫连科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融合应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支持个性化学习、提供教学成果反馈、减轻教师日常工作负担等方面。他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基于7所师范院校的635节模拟教学视频,构建了面向师范生的智能反馈机制。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副校长奈吉尔·哈克尼斯表示,要重新定义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核心能力,营造AI驱动的课程与教学法创新环境,重构高校未来的人才战略规划体系。他结合学校“前沿教育战略”的实施案例,探讨高校如何以人工智能素养为基本要求,借助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潜力、推动创新方法与实践的机制,构建面向未来、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教育生态系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穆特鲁·楚库罗瓦围绕人工智能的三重角色:工具、计算认知模型及人机协同代理,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呼吁邀请教育实践者、研究人员与政策制定者共同参与并开展批判性对话,以探讨如何在AI时代重构教育范式。
“在人类知识可随时调用、AI技术广泛赋能的时代,必须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詹姆斯·斯洛塔对于标准化考试制度能否甄别出21世纪最具领导潜质的人才进行了反思。他表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体系亟须重构,要将重点放在高阶思维能力如问题解决与系统设计、社会交往能力、批判性数字素养的培养上。为探讨推动教育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他与中国南方地区的学者开展了合作研究。
保持人类决策核心地位的交互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赋能者和引导者三重角色。随着学习者自主性增强、对技术工具掌握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介入强度会相应降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授洪伟伦表示,当前教师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需应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重构和多元读写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需掌握AI技术带来的教育生态转型。他表示,这迫切要求重构教师胜任力模型,促进教育者在三大核心维度有所发展:学科特异性工具的应用与认知理解能力、正式/非正式学习场景的识别与适应能力、社会技术基础设施的政策适应与塑造能力。基于这三重胜任力框架构建的智能增强系统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教师的认知灵活性,即在复杂情境中动态切换思维模式的能力正成为AI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决定性要素。洪伟伦说,从人工智能转向智能增强,要始终将教师作为关键的“人在回路”,保持人类决策核心地位的交互模式。
“除了提高生产力,AI在提升与发展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教学实践中的潜能,也值得重点关注。”穆特鲁·楚库罗瓦主张,开发积极支持教师、促进建构主义学习的AI系统,推动教学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迈向相互协作、问题解决与共享调节的学习。奈吉尔·哈克尼斯认为,高校领导者需承担双重使命:不仅要系统提升教职员工的AI素养和技能,更要提出面向未来的教育愿景,推动教师转型为技术塑造者与变革引领者,帮助教师与学校、学生、教育技术专家协同,重构学习体验。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将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为数字化方式,还需要革新教育从业者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表示,教育的目标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转为培养学生能够面向未来、具备引领未来发展的综合素养,如成长型思维与高意识学习特质、人机共生思维与AI渗透技能、开拓精神与“破界”能力、创想能力与实践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与跨文化行动力等。未来的课程不仅要增加本学科新的知识内容,还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熊璋认为,未来的教师既是立德树人的领航者,又是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的护航人。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要带领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性、可靠性和价值判断;面对人工智能协同计算的持续发展,要带领学生习惯和人工智能协同解决问题;面对探索与创新的成长需求,要带领学生利用数智化手段探索跨学科的学习与创新;面对人工智能社会的深度变革,要带领学生建构健康发展的规范。
在数字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教育与教师发展将迎来系统性变革。夏立新表示,未来教师需从“工具使用者”转向“AI教育架构师”,需要做好“四化”,即技术理解深度化、应用场景融合化、伦理责任前置化、专业发展持续化,以适应智能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他认为,智能技术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构建“智能+”的新型培养体系,创新智能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数字化智能教育场景,创建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数据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大批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数字教师。
会议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