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努力开采新中国经济史的宝贵矿藏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07-01
收藏 纠错

  《新中国经济简史(1949-2024)》以自然流畅的文字勾勒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画卷,以准确翔实的史料展现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该书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指引。世界经济史表明,哪个经济体取得了快速发展,哪个经济体就会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引发全世界关注。而中国道路与中国经验又格外引人注目,因为我们没有走殖民掠夺的老路,而是自力更生地赢得了发展;我们没有剥夺国内哪个阶层的利益,而是实现了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很多学者尤其是国外学者不禁思考:中国经济发展之源何来?中国经济发展之力何在?中国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也跳出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窠臼,这让新中国经济史显得格外迷人且神秘,也让新中国经济史成为开采提炼经济学新思想和新理论的宝贵矿藏。以至于经济学家常说,谁能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谁就具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格。

  要想汲取经验智慧,首先要忠实记录、完整呈现新中国经济史,如同绘制一幅绵延不绝、纵横交错的“矿脉图”,指引每个研究者采掘心仪的宝藏。该书推进了这项基础性工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与洗练笔法,如实记载了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把握主流主线。

  该书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经验。我们身处一个需要理论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将中国经验升华为理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质上看,知识体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人类每天都在产生经验,只有那些经过理性思考与实践检验,反映社会进步、历史发展本质的经验才能被最终沉淀为知识。可见,知识是历史传承的结果,知识体系是历史传承的积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本质上都是历史的科学。它们的对象是历史的、材料是历史的、理论结论也是历史的。因此,一项严肃的研究,必须要对研究对象的历史进行深入考察;离开历史的哲学社会科学,注定是无本之木,不足以成为科学。类似地,我们要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有历史的眼光,追溯我们的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在扎实的历史研究之上,才能把理论大厦筑牢筑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著作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出了夯基垒台、固本培元的贡献。

  该书是一部有根有据、入情入理的著作。一部好的历史著作,要以扎实的学理为“根”,以准确的史实为“据”,通过作者的独到匠心,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书以史料为出发点,由史料得到结论,由结论上升为理论,做到了有根有据。

  同时,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也应当是一部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历史并非冷冰冰的文字与数据,也并非以严酷的面目冷眼审视每一个人;历史是人们共同创造、共同经历的过往。新中国的历史,是几代中华儿女、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不应被等闲视之,也不能被轻描淡写。因此,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史书,应当把情感融入文字,在记录历史大事、揭示历史规律的同时,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如同一滴汇入大海的水,将个体的悲欢离合与历史的磅礴浩荡融为一体。

  该书以富于情感的笔调,书写了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绘就了万马奔腾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展现了踔厉奋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国画卷,让各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往,看到我和我的祖国同频共振、并肩成长的历史大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主动的姿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这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来说,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经济简史(1949-2024)》是一部共和国成长史,也是一部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以史为鉴,必将启迪和激励我们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系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院长)

【编辑:陈静 胡子轩(报纸) 胡子轩(网络)】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