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北城满族村考察

¥5.4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1587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山东青州北城满族村考察[1]

山东青州满城原是清代八旗驻防重要地点之一。进入民国后迅速衰落,大部分满族人星散各地,有关史事随之湮没。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清代史、满族史的中外学者们竟完全忽略了它的存在。1999年,由青州满族李凤琪、唐玉民、李葵三先生撰写的《青州旗城》出版,是书内容翔实,对青州满族的兴衰历程和社会面貌,进行了穷源竟委的述说。[2]正是由于该书的出版,使青州满族鲜为人知的历史拂去岁月积淀的厚厚尘灰,第一次比较清晰、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作为研究满族史和八旗制度史的学者,读过该书后所产生的一个强烈愿望,就是想尽快到青州去进行一番实地考察。

2001年1月中旬,我们与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细谷良夫先生对山东青州八旗驻防城(满城、旗城)遗址和当地满族村,进行了学术考察。这次考察,因得到《青州旗城》作者李凤琪、唐玉民和青州市益都街道办事处北城村委会伊国华、汪辉明、那凤鑫和其他许多满族同胞的热情帮助,得以顺利完成,收获之大出乎预期。本报告就是这次考察的初步成果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增进国内外学术界对青州满族历史的关注,并推出更多研究成果。

一 文献资料和研究状况说明

辛亥革命后,青州满城的档册很快荡然无存。有关文献资料散见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军机处满文月折档》《宫中档》,和清朝官修(雍正朝)《朱批谕旨》《实录》《八旗通志》以及《青州府志》《益都县图志》诸书中。在民间,邱琮玉《青社琐记》稿本中,有关于满城的若干篇记载,具体翔实,弥足珍贵。《青社琐记》书稿成于民国九年(1920)以后(见卷4《怪异三事》),其中《筑驻防城文》《驻防城池衙署》等文,系作者采自驻防城张琦琛馈赠抄本。因系辗转传抄,原作者和撰写年代均不可考,但其记载多可与官方文献相互印证,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者缺失,史料价值较高。此外,旧家珍藏的家谱、文告和故老口碑传说,也为复原青州满城由来提供了有益参考。

今人关于青州满城历史与现状的著述寥寥可数。唐汝俊《益都北城满族人民发展史》一文[3],对满城兴建与规模、旗兵军事活动、当地满族今昔,有概括说明。行文虽比较简略,却是当前研究的起点。

尤其应该重视的是,前面提到的《青州旗城》一书内容丰富,涵盖历史、文化、民族等诸多方面。主要有:满城建筑结构与特点,城内寺庙和满族宗教信仰,与满族人生活相关的旗地、墓地、军马场,姓氏构成与源流,语汇和语音特点,祭祀与婚葬风俗,满汉(或曰旗民)关系,文化教育和考试制度,近代以来经商情况和出旗为民后的坎坷经历,以及脍炙人口的民谚、歌谣、俗曲,喜闻乐见的传说、逸闻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青州满族历史与文化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青州满族的了解和认识。

该书在追溯历史的同时,还提出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关于驻防旗人与民人关系,在清代史籍中本有歧互的记载。各地驻防地的旗民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满汉关系)因时、因地、因人,而存在种种差异,应是正常现象。该书作者基于青州地方满、汉、回等民族长期共居,友好交往的事实,指出:“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青州满族为什么能同汉、回族兄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他们彼此之间有哪些融合和进步,这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研究的课题。”[4]清代满汉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的演变,不仅对满族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清王朝的兴衰,乃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迄今为止,对清代满汉关系还远远谈不上系统研究。在这方面,《青州旗城》一书所持观点同样值得关注。

该书附录,收载有关满城和青州满族文史资料。其中,邱琮玉抄《青州满营记略》(载《青社琐记》卷3)、崔光笏《镇江府青州驻防忠烈祠碑文》、李廷杨《青州旗城昭忠祠显忠碑文》《海岱书院章程六条》,都是青州以外读者难得一觅的珍藏,因此书出版得以流传,为研究者和关心满族历史文化的读者提供了很大便利。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小萌.清朝遗迹的调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