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追索

作者:金梦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作为革命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却成为30年代的“主干思潮”,这种历史现象令人费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郑超麟便深表诧异。他表示,革命失败,但作为革命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而风行起来,这个离奇现象是颇难解释的。历史上没有先例。各国过去的革命,每次失败之后,革命理论总要消沉一个时候。他将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热的原因归之于中国“太过于地广人众而又交通不便”《郑超麟回忆录》(上),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11页。'>[1]。显然,这一解释不能使人信服。这种“怪现象”背后有深刻的现实原因。应该说,大革命失败后,唯物史观的传播与研究热潮是为迫切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
关键词: 现实  中国  理论  唯物史观  知识分子  

唯物史观早期阐释的主要观点

作者:金梦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唯物史观究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怎样的地位,有怎样的理论价值?这是学者认识和了解唯物史观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者都将唯物史观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与前提,是马克思其他一切理论的根基。如前所述,日本河上肇博士将唯物史观看作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两大根柢之一。国内学者也都认同此说,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如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历史论、经济论与社会主义运动论。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三个理论密不可分,由阶级斗争学说从根本上贯穿起来,而唯物史观则是前提。“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生产力  观点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早期阐释的思想资源

作者:金梦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散见于他们的不同著作中。这给中国知识界直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原典获取唯物史观思想带来很大困难。1919年5月,渊泉(即陈溥贤)所译日本学者河上肇著《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国内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著作,成为当时中国学者研究唯物史观的主要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河上肇指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柢之中,他的经济论,在那个最有名声最有价值的‘资本论’里,就可以看得狠明白。但是他的历史观,却没有系统的著作。比较有系统的东西,只有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和一八五九年的‘经济学批评’的序文。”渊泉:《马克思的唯物史...
关键词: 河上肇  社会  马克思  思想  唯物史观  

《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研究:1927—1937》绪论

作者:金梦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自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知识界对唯物史观的传入、传播、研究与运用始终是围绕着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而展开。五四运动前后,为探寻“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课题,知识界掀起了传播和研究唯物史观的第一次热潮。这次热潮让不少先进分子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新手段,推动了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关于这一阶段的唯物史观传播热的研究历来为学界所关注。在近现代思想史上,还有一次唯物史观传播与研究热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更为深刻、广泛的影响。这次热潮颇为吊诡。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向何处去”再一次成为摆在国人面前巨大的问号。然而,作为革命指导思想的唯物...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知识界  中国  理论  唯物史观  

行动者的道德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理性化的社会生活要求遵从清楚明白的规则,而且一旦形成对规则的路径依赖,就必然会不断地在既有规则的基础上增加新规则。在某种意义上,新规则的不断生产出来,是理性化的社会生活的要求,但在其背后包含着对人的道德行为和行动能力的怀疑。从现实来看,社会理性化构成了工业社会这一整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社会特征。这个社会在法治的名义下时时都在强化规则,并形成一种信仰规则的文化。进而,也对道德文化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冲击。或者说,对于人的生活和行动的规范而言,形成了规则替代道德的效应。的确,规则在“他治”的意义上表现出了远比基于道德的“自治”更为优越的可操作性,而且规则也会不断地去展示和强化其可操作性。然而结果却是,道...
关键词: 能力  社会  行动者  道德  理性  

行动的自主性原则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从“神学”到“形而上学”再到“实证科学”,代表了人类精神史的不同阶段。但是,人类的精神进化绝不可能止步于实证科学阶段。特别是当实证科学堕落为实证研究的时候,已经意味着实证科学染上了严重的老年症,显得身老色衰了,它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位置将为新的生命所替代。如果说人类的精神史包含着进化的内涵,那么科学的发展不应被限定在某种形式中,而是会在形式上得到改变。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实证科学,只是科学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终极形式,更不是最高级的形态。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同样也是人类精神史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将拥有一种真正替代实证科学的科学。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科学是...
关键词: 原则  社会  自主性  组织  行为  

行动的合目的性问题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理性的活动都必然是有目的的,基于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的活动还要将目的分解和转化为目标。特别是以群体的形式开展的活动,比如,国家及其社会治理活动,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组织,都应当有着明确的目的,也会根据其基本目的而建构起目标系统。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民族以及国家,缺乏目的的行动都极易表现出机会主义的倾向,而有着一贯目的的行动,在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时,也只意味着是在行动策略上的应变措施,而不应视为机会主义。不过,从社会演进的角度看,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的活动场境,目的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可以指导人们行动的目的,都只有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中,才有价值。如果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仍然坚守那个曾经对活动有过指导...
关键词: 社会  风险  目的性  工业  理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意识形态

作者:张康之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关于真理与意义、真理与意见的讨论反映了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现实对理论提出的要求;对于实践来说,是要解决风险社会及其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实际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是人类当前必须承担起来的一项任务,那么对这项任务的理解,是需要相应的哲学上的讨论为其提供思想准备的。关于真理与意义、真理与意见的讨论,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又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它可以比喻成“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以及与人类社会相关的一切方面,都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意...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  共同体  命运  科学  
上一页 1011121314 15 16171819下一页  第 /11812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