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寻找公共性

作者:丁国旗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文学批评的对象,可以是文学作品(也称“文本”),可以是作家(即作品的创作者),可以是文学思潮,也可以是文学史,当然还可以包括文学批评自身,即进行“批评的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上相关文学问题的阐释评价活动,因此,就其性质来说,批评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是一种附加值很高的增殖的生产,它通过创造新的价值、生产新的理论,最终推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的多维综合发展。文学批评的成果作为一种劳动成果,在其被消费和使用的过程中,也将遵循知识生产产品分享增殖的普遍规律,使读者、作者、批评者等都能从中受益。总之,任何批评活动都是生产性的,它要提出新的问题,生产出新的思想、新的判断、...

认识的普遍性与阐释的公共性

作者:张政文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理解与解释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行为方式。人类理解与解释的思想历程,有着一个从认识论到阐释学不断解构又不断建构的过程,澄明着人类认识世界、把握自我、探究真理、不停践行的必由之路。在古希腊早期哲人感知自然、思考宇宙基源之后,苏格拉底提出了“人啊,认识你自己”的自我认知观念。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将自我认知扩大到对世界的认识,提出存在与自我认知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则创建形式逻辑,确认了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性,使理解与解释成为认识世界的普遍性知识。至此,西方形成了关于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认识论发展到17世纪,认识的普遍性已成为知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知识的真理性就在于认识的普遍性被公认为认识论...

论阐释的有限与无限

作者:张江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阐释的开放与收敛、有限与无限,一直是阐释实践及理论发展中永远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包括哲学、史学、文学及艺术理论等多学科,对此亦有无数讨论与争执。诸多流派、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执一端。一些重要成果影响巨大,一些努力和探索渐为达成共识,但从总体上看,依然未有定论。概念混淆不清,证词流于空泛,倚重权威言说,少有确当判断,问题讨论仍停留于无休止的混沌之中。为此,本文试图借鉴自然科学方法,由圆周率π而上手,达及概率的正态分布,给出对此问题的分析和说明。远自古代希腊,从色诺芬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传承开始,关于阐释的开放与约束就已生成无尽争论。上溯中国春秋战国,孔孟与...

关于公共阐释若干问题的再讨论(之一)

作者:张江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基于对百年西方文论之强制阐释特征的反思和批判,我在2017年正式提出了“公共阐释论”。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期待学界同仁在吸收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优长的同时,能够从西方理论传统中走出来,认真梳理和挖掘中国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国阐释学资源,从中找到建构当代阐释学的主要思路,形成中国阐释学的基本框架。为此,我曾经撰写《“阐”“诠”辨》一文,致力于对阐释学之“阐”与诠释学之“诠”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区别做出辨析。张江:《“阐”“诠”辨——阐释的公共性讨论之一》,《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2]我的结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阐”(闡...

“阐”“诠”辨

作者:张江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公共阐释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发表后,引起各方关注。作为纲要性论述,仅能对核心要义作集中表达,其内涵及意旨尚待阐扬。由本文始,以《论纲》中所涉概念为主干,就相关问题依次展开讨论。20世纪中叶以来,所谓“阐释”或“诠释”,已成为西方哲学、文学、历史学及其他诸多学科之核心话题,对阐释的研究早已独立成学,发展为当代学术之基础性学科。特别是经由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保罗·利科等人的精心研究和深入阐述,阐释学确已成为几乎无处不议、无处不用之“显学”。20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中国学者奋力开拓,西方阐释学的译介与研究也已广泛传播,同样成为中国学术界各方介入甚深乃至难以绕开的核心话题。毫无疑问,这...

公共阐释还是社会阐释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汤普森:在我们这次会面之前,我先拜读了您的《公共阐释论纲》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一文。这篇论文写得很好,我非常喜欢。对于您在文中提出的核心观点,我很赞同。我认为,您的观点与伽达默尔的某些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认为个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共同体之中,所以阐释总是会融合社会和共同体不同方面的因素,阐释是社会的、公共的阐释。我认为,您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西方阐释学背景下,也有某些人持有与您类似的看法,在伽达默尔之后尤为如此。我认为,您的论文似乎还可进一步强调,阐释不仅是公共的,也是冲突性的。阐释是多样性的,而且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冲突、冲撞。您写过关于强制...

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张江:哈贝马斯先生,您的社会批判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我记得,2001年4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邀请,您曾到中国进行学术访问。那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学术访问。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和上海的高等院校共发表了7次演讲,也可以说与中国学者进行了7次对话。通过这些演讲和对话,中国学术界对您的理论和思想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哈贝马斯:是的,16年前对中国的那次访问,是我学术生涯中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我和我夫人对那14天的中国之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张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名学者,我这次应邀到慕尼黑来,主要是想就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等阐释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哈...

公共阐释论纲

作者:张江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以至德里达、罗蒂等重要学者所开创和发展的当代阐释学理论,深度继承和张扬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生命与意志哲学的遗产,且以狄尔泰、布拉德雷的精神体验、情感意志说为根据,引导20世纪西方主流阐释学,构建起以反理性、反基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为总基调,以非理性、非实证、非确定性为总目标的理论话语,使作为精神和人文科学基本呈现方式的阐释及其研究,走上一条极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半个多世纪的淘洗与磨砺中,长期流行并占据前沿地位的哲学及本体论阐释学,其基础日渐瓦解,漏洞与裂痕百出。诸多有关阐释的元理论问题,亟需予以澄明、修正和发展。本文...
上一页 1011121314 15 16171819下一页  第 /93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