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迈向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编者按:朱云汉(1956—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座教授、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与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世界科学院院士。朱云汉教授1956年出生于中国台北市,籍贯浙江诸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东亚政治经济、民主化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等,主持“胡佛东亚民主研究中心”,领导“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曾任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并三次获得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杰出研究奖。朱云汉教授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有《中国再兴的全球意涵:兼论中国道路与人类未来》《历史政治学的社会科学哲学基础》《国王的新衣——从西方...

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

出版日期:2023年09月01日
简介: 编者按:李景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5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要著作(含合著、主编)包括《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科技革命与大国兴衰》《邓小平政治体制理论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共运史学百年》《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

关乎国家的民族政治学

作者:佟德志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编者按:民族这一概念虽然备受学者和大众关注,但其概念和含义却往往被误用。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作为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梁启超与章太炎的民族主义之辩起,民族就成为中国问题研究不可绕开的重点。在民族国家作为国家基本形态和国际体系基本单元的今天,全球化的现实、认同政治的兴起、文明冲突的加剧都在冲击着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国民族政治学奠基人周平教授提出构建国族,让中华民族来一次新的自觉。本期专访对话知名政治学学者周平教授,从政治学视角分析民族问题,力图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国族构建提供学理性思考,为全球政治学人提供思想养分与学习启示。政治学人:周老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代表性成果评析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选取近年来学术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四种代表性成果,即“天下体系”与“天下”国家说、“文明型国家”说、“国族构建”说、“以现代公民国家和法治社会处理民族问题”说,对之进行评析。四种成果都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和创新性,对于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质以及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国家特性,发现其独特的道路、智慧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说明了在西方的民族认知、民族关系、国家形式之外还存在着中国式的民族认知、民族关系与国家形式。就其区别而言,四种成果可分为偏于特殊主义与偏于普遍主义两类。前者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存在方式和历史经验,强调其独特的“中华文明”特质,揭示其与西方模式的差异;后者更加面向当下和未来,对策性、操作性指向更强。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从抽象原则中得出的“普世结论”,而具有中国文化的非本质主义特征,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反映了中国学术界自信、清醒的意识,不盲从西方话语的态度和中国文化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民族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作者:周平 孙保全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民族是人类聚族本性的表现形式,政治是人类建立和维持秩序的基本机制,二者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并在其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民族与政治经由社会中介而相互纠缠,从而形成了民族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多样而具体的民族政治现象。随着民族对政治影响的日渐突出,政治学介入了民族问题研究,并在持续理论创新和完整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创建了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民族政治学。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政治学通过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供给,揭示了民族政治现象和民族政治问题的底层逻辑,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解释方式和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学在这一领域解释理论缺乏的状况,重塑了关于民族政治的认知模式,并且为解决民族政治问题提供了新思维。

发展政治学的理论体系与创新

作者:燕继荣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发展政治学是政治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当下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发展政治学是在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兴起的,同时,美国国家战略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也为发展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发展政治学早期形成了一系列宏观理论,包括最早的现代化理论以及后来的依附理论等,在这些宏观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政治学又先后形成了一系列中观理论,包括早期的民主转型理论、政治稳定理论、民主巩固理论以及新兴的发展型政府理论、威权韧性理论等。“冷战”结束后,发展政治学面临新的背景,如全球化的出现、中国的崛起,这为发展政治学的理论创新创造了机会。今后,学术界可以从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国家治理、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政治民主与国家能力等关系入手,把握政治发展的多重维度,从政治民主化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辨别政治发展的双重版本,并最终建构出政治发展的新的模型。

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考

作者:张力伟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1],“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2]。为此,政治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在新时代承担着重要使命,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亟待建构。整体审视,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格局,构成了特...

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向

作者:臧雷振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当我们去讨论中国的自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设时,离不开现有的宏大的政治背景,这既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及其相适应的学科人才培养需求,也包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学科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以及构筑自主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所需研究者努力的方向。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的过程当中,如何将地方性知识与世界性的学科建立起关联是亟须回答的议题,本文通过回顾当前政治学学科建设发展特征,力图为未来的发展趋向指引奠定基础。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之下,中国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从北京大学最早建立政治学系、开设政治学课程以来,政治学学科逐渐形成了以...
上一页 23456 7 891011下一页  第 /293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