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2025-02

    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巨擘:小约翰・柯布的学术贡献与深远影响

      2024年12月26日,美国克莱蒙寓所中,世纪老人小约翰•柯布(John B. Cobb, Jr.)博士悄然离世。柯布博士身份多元,是怀特海过程哲学第三代传人、美国著名过程神学家、生态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建设性后现代思想领军人物,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曾被推选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
    2025-02

    深耕地质报国 培育时代新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党组有关“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决策部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将“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作为办学治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理响中国】掌握科学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是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巧用其法则事半功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目标要求高,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稳与进、立与破、谋与干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方向始终正确、改革路线始终清晰、改革过程始终稳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刻认识和把……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 20
    2025-02

    深化社科理论研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广禄)2月18日,江苏省社科联九届五次理事会议在南京举行。围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社科力量”这一主题,来自江苏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词开展的系列调研与研究,聚焦决策需求和经济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接续做好党史研究宣传教育

      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4周年之际,2月17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暨《大江南北》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沪举行。   聚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   与会学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意蕴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开辟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创新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颠覆性和创新性,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世界。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推出的生成式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横空出世,由其引发的科技震动,至今仍在全球发酵。DeepSeek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颠覆性突破,不仅登顶应用商店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差异视角下的国际关系演进

    ■《国际关系中的差异问题》,纳伊姆·伊纳亚图拉、戴维·布莱尼著,曾向红、杨双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在多元价值共融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凝聚各主权国家间的共识已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纳伊姆·伊纳亚图拉和戴维·布莱尼所著《国际关系中的差异问题》,是一本深入探讨国际关系中差异因素及其影响的著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中国佛教艺术溯源研究再发现

      佛教源自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因常借助佛像传教之故,佛教又被称为“像教”。但对佛教造像的探源,并非始于佛教艺术流行的东方世界,西方学者主导的佛教艺术流播观点,长期左右着中外学术界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前后,阮荣春提出“中国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的观点。经过30余年的持续探索,其研究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春意融融 祈福向善

      年画是年节习俗中最为绚烂多彩的组成部分,家里贴上年画,寓意着驱邪避灾、迎福纳祥,年节的喜庆气氛就烘托出来了。我国年画产地众多,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都是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地,正如俗谚所唱:“山东六府半边天,不如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赶不上武强一南关。”前三句分别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
    2025-02

    乡村文化的自主性选择与在地化建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度变迁,正在带动乡村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塑。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愈益凸显。伴随着城乡要素的全方位流动,各种文化资源及其物质载体汇聚乡村,使乡村文化选择和建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82283284285286287288289> 跳转至共 2014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