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中心
  • 08
    2024-04

    陈翰笙与丹尼尔·索纳的印度农政研究

      今天,中国农政问题的核心不再是解决土地制度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而是在继续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平衡生产与分配,通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共荣,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团结的更高目标。面对中国新的“农政问题”,回顾已有的学术传统,多元并蓄吸收借鉴不同理论视角,有助于启发当代学人立足中国现实,阐释中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08
    2024-04

    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形象研究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已成为国际社会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在跨文化交流和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式现代化形象作为中国特有的发展路径和文化表达,不仅影响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8
    2024-04

    广西运河研究院在广西师范大学成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钟慧容 佀晨墨)3月28日,由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桂林灵渠博物院主办,桂林发展研究院、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广西运河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广西运河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8
    2024-04

    以城市红色文化助力时代新人培育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付慧娟 陈梦洁 肖勇)3月22日,湖北省《同上一堂大思政课——“大思政?携手行”》宣讲活动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报告厅开讲。   联动共学 红色记忆薪火传   3月22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宣讲团、研究生会党支部、学生会团支部的大学生们,携手武汉市硚口区星火……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8
    2024-04

    高校切实担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文化乃国家之魂,民族之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更激发了高校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投身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烈责任感。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8
    2024-04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教育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津召开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班晓悦 孙美娟 通讯员闫瑾 刘昌奇)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术交流研讨为天津城市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及学术支持,4月7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教育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7
    2024-04

    【国际观察】博鳌亚洲论坛助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月26日至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成功举行。本届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聚焦动荡与变革期,亚洲各国如何共担责任这一核心议题,不仅契合当前形势和各国关切,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和新途径,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7
    2024-04

    【国际观察】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正成为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力量。自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上发表演讲,提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以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已走过十多年历程,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7
    2024-04

    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07
    2024-04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问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关中国国际大国形象、世界地位、文化生态链位置,必须高位规划、统一推动、集中监管、责权分明。只有这样,才能统一话语体系,贯穿统一工作思路,规避恶意风险,始终保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权、主导权,确保走出去的中华文化不变色、不变质。   目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势总体向好,但问题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89101112131415> 跳转至共 1536 页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