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现代外国哲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1.国内所谓“现代外国哲学”学科,实际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也包括了俄罗斯哲学,这并非由于现代外国哲学就应该包含这两个部分,而是鉴于国内研究队伍只限于此,其他广泛的亚非拉国家的哲学,虽然不能说国内学者一点都不知道,但也是相当陌生的,可以说基本没有研究。2.“现代外国哲学”学科是改革开放后80年代正式建立起来的,发展30年以来,经历了大量引进介绍外国的学术流派与成果和独立研究两个阶段。在队伍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原因,1949—1976年期间,由于基本全盘否定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价值,研究基本上是被武断的批判所代替,因此根本谈不上有质量的研究,有限的翻译也仅限于为批判提供学术靶子。在此期间从事本学科的...

西方哲学史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西方哲学史研究属于哲学(一级学科)外国哲学(二级学科)的一部分。总体来看,2010—2012年本学科发展态势良好,学术质量稳步提升,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向。1978年以来,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西方哲学曾经非常热闹,一方面,在多年封闭后大家急于了解国际研究动向,赶上世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学术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曾经纠缠在一起,这妨碍了本学科的健康发展。9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逐步回归自己的学术定位,作为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它有自己的对象和规律,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它应该立足于西方哲学的全面研究。从中国文化全球化战略这个角度看,它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改革开放没有对西方文化和哲学,包括政治...

中国哲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中国哲学”学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学术传统的学科。自从建院(学部)、建所以来,本学科曾集中了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学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举办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从而奠定了本学科在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前沿和学术中心地位。自“九五”学科调整以后,特别是我院开展“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以后,本学科在院、所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在科研成果和科研队伍建设以及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三年来,本学科进一步加强学科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高水平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广博深厚的学术...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最初译介和传播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序幕。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传播,使中国的命运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从学科建设层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队伍建设有了明显的改观,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也发生了由衰退到重振的扭转。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重要理论、观点、队伍建设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2010—201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研究概况、研究动态、学科建设及学科发展前景进行概括性综述。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的出版,呈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辉煌时期,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实体机构的逐步撤销、合并,在学科队伍上存在着日益萎缩的局面,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科前沿报告(2010—2012)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简介: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真正的哲学,总是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冀望。当代中国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时代的变革呼唤着哲学的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面临历史性机遇,也回应全新挑战。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响应时代呼唤,在破解重大问题中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构成了近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脉络。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入选首批试点。这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创新,而且其所产生的全国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塑造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精神不容“普世价值”鼓吹者曲解

作者:林青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在国内思想政治领域,一股宣扬“普世价值”的思潮近年出现,并悄然蔓延。这股思潮借汶川大地震之后的抗震救灾之机,大肆炫耀。这股思潮用所谓“普世价值”来曲解抗震救灾的精神实质,其消极影响不容低估,学术理论界对此不可忽视。在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政府反应速度快、指挥效率高、救灾效果好。大部分民众感到,汶川地震后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空前凝聚,是政府的动员能力的空前检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出席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指出了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

清除“普世价值”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作者:姜迎春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起着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能否健康发展,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但是,近年来,“普世价值”思潮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渗透、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这一错误思潮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为标准,评价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特别是用西方核心价值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用所谓“普世价值”反对“中国特色”。这种错误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受到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广泛批评,“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本质和错误方法被深入揭露。但是...
上一页 12 3 45678910下一页  第 /1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