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和社会背景条件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任何一种道德哲学都以某种社会学为前提,情感主义也不例外。这是因为,每一种道德哲学都要或明或暗地对行为者与其理由、动机、意图与行为的关系作出至少是部分的概念性分析,而这种作法通常预设着这样的要求:这些概念体现在或至少能够体现在现实的社会世界中。既使是有时似乎把道德行为限制于本体的精神领域的康德,在其论述法律、历史和政治的著作中,也隐含了上述要求。因此,一般说来,如果可以表明某种道德哲学认为道德行为决不可能体现于社会生活中,那么这就是否定这种道德哲学的决定性理由。由此可知,不论什么道德哲学的主张,如果不搞清其体现于社会时的形态,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它。一些甚至可能是大部分以往的道德哲学家,认为这是道德...
关键词: 角色  特性  社会  情感主义  道德  

当代道德分歧的性质和情感主义的主张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当代道德言词最突出的特征是如此多地用来表述分歧,而表达分歧的争论的最显著特征是其无终止性。我在这里不仅是说这些争论没完没了——虽然它们确是如此,而且是说它们显然无法找到终点。似乎在我们的文化中没有任何确保道德上一致的合理方法。让我们看看依据颇具特色的和人所熟谙的对立性道德论证所形成的这种当代道德论争的三个例证:1(a)一场正义的战争是这样一场战争:它带来的好处将超过在战争进行过程中造成的伤害;并且在战争中,能够鲜明地区分这样两类人员:一是有关的战斗人员(他们处于危险中),二是无辜的非战斗人员。但在现代战争中,对将涉及的范围的计算极不可靠,并且不可能实际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因此,现代战争都...
关键词: 道德  情感主义  理论  摩尔  

一个令人忧虑的联想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想象一下由于一场大灾变而使自然科学蒙难的情形。公众把 1一系列周围环境的灾祸归咎于科学家。普遍的骚乱发生了;实验室被焚毁,自然科学家被处私刑,书籍和仪器被毁坏。最后,一场愚昧的政治运动得逞了,成功地废除了各类学校和大学中的科学教育,监禁和处决了幸存的科学家。然而后来还是出现了一种反对这一破坏性运动的倾向,明智的人们寻求科学的复兴,虽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已忘了科学本来是什么。此时人们所具有的只是以往科学的残章断片,实验知识与任何能赋予它们意义的理论脱节,理论也已或者本身支离破碎,或者与实验无关,仪器的用法也已遗忘,书籍因遭撕毁和焚烧而残破不堪,字迹模糊。但所有这些残骸又将重现在已复活了的所谓物理学...
关键词: 道德  假说  历史  大灾变  

《德性之后》序言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这部著作的问世,既是对我自己在道德哲学方面的早期著作中的某些不足之处长期思考的结果,也是对把“道德哲学”概念看作是孤立的研究领域越来越不满的产物。我的大部分早期著作(《伦理学简史》,1966年;《世俗与道德变化》,1967年;《对时代自我形象的批判》,1971年)强调了一个中心论题:我们必须研究道德实践、信念和思想体系的变化的历史和人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牛津的理论风格就是如此):道德哲学家仅仅通过思考他或她及其周围人们的所说所做,就能够研究道德的诸概念——这种观点是无益的。我对此确信无疑,并认为没有任何充分的理由可以放弃它;而且移居到美国后,我发现在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或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
关键词: 道德  马克思主义  结论  自由主义  

《德性之后》中文本序言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1981年,《德性之后》第一版在美国出版发行。此后,它被译为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德文。这并不奇怪,因为此书所涉及到的道德历史和道德状况,就所有国家——不论是北美、西欧还是中欧而言,都是相同的。《德性之后》译成中文,标志着此书所致力的道德问题的当代论争有了一个新发展;同时,对译者的辛勤劳动,我也十分感激。对《德性之后》所叙述的道德史以及所描述的欧洲和美国道德文化的现代条件,中国读者将有你们自己的明显不同于欧洲人和美国人的理解、特定的观点和眼界,因为你们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道德经验的历史。西方历史的关键性的一步是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鼓舞下,企图发现一套合乎理性而又公正的道德原则。它对所有有理性的和反...
关键词: 道德  德性之后  西方  

《德性之后》译者前言

来源图书: 德性之后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01日
简介: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AlasdairMacIntyre,1929—),英美著名哲学家。1929年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1969年来到美国。1949年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获得文科学士学位。1951年和1961年,分别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和牛津大学硕士学位。曾任曼彻斯特大学(1951—1957年)和利兹大学(1957—1961年)讲师。1961—1966年在牛津大学纳费尔德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特别研究员。1966—1969年任艾色克斯大学社会学教授。1969年移居美国后,曾任马萨诸塞州布兰迪斯大学思想史教授,1972—1973年任波斯顿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和政治学教授。1980—1982年,任...
关键词: 麦金太尔  德性  道德  传统  

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来源图书: 李奇集
作者:李奇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01日
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也已广泛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为了反对当时的封建统治,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方法,很快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以,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就有了零星的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及他们学说片断的文章;但影响不大。真正有意识地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最早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李大钊。俄国十月革命前,他在日本留学时就读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到十月革命之后,正是中国五四运动的前夕。当时李大钊在1917年冬接任北京大...
关键词: 道德  马克思主义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图书: 李奇集
作者:李奇
出版日期:2003年10月01日
简介: 每一个人的青年时代,都会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什么是人生?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富有哲理的问题;乍一看,问题很简单,然而要明确回答却是不容易的。究竟什么是人生?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管有多少样回答,实际上,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地活动着,所以有一个最抽象的回答就是:人生就是活动。不过,这未免太抽象了。我们必须加一点限制词,概括为人生就是在现实的一定社会关系中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概括起来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生产、生活活动。物质的活动就是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活动,精神活动可以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艺术的以及科学文化等活动;而物质生产决定着精神活...
关键词: 个人  人生  社会  
上一页 1234 5 678910下一页  第 /93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