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中西爱情诗歌比较研究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无论中国古代诗歌还是西方诗歌,都有许多诗人为此而深情地歌咏。中西诗人都歌颂爱情的坚贞,在诗歌的意境和意蕴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由于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生活习性各异,导致中西爱情诗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有:在内容上中西爱情诗各有其独特之处;中国爱情诗以抒情为主,西方爱情诗以说理为主;中国爱情诗以含蓄委婉为其感情基调,西方爱情诗却是热烈奔放;在表现手法上中西爱情诗也不尽相同。这种异同的比较,对于中西诗歌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质。关键词:中西;爱情诗;相同;差异一 引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

论小说《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库的角色多面性意义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小说《到灯塔去》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广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小说以到灯塔去这一简单事件为主线,描绘了拉姆齐一家跨越十多年的生活场景。对两位主要人物拉姆齐夫妇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叙述是作家浓墨重彩的部分。与此同时,作为小说中主要配角的莉丽·布里斯库也引人注目。本文试图分析作家为莉丽·布里斯库在小说中设定角色的多重性,即观察者、画家、新女性,来探讨伍尔夫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观察者;画家;新女性1 引言小说《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

《为英国人民声辩》中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与共同体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在《为英国人民声辩》中,弥尔顿真正推崇的人民是正义的少数人——民族中的核心群体,而他在该书中最根本的创意就是对少数人权力的坚持。他的论敌撒尔美夏斯则把人民视作不加甄别的乌合之众。公民权利意识是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基础;弥尔顿歌颂英格兰人民超前的政治意识,谴责专制君主对人民政治权力的侵害与剥夺,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奴化与分裂。这一小册子传达了先进的政治精神,强化了英格兰人民的政治认同与民族认同,并有助于新型的民族政治共同体的构建。关键词:《为英国人民声辩》;公民权利;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共同体1649年3月15日,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开始在共和国政府中担...

日语词性认定的模糊性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要旨:日本語の品詞に対する認定は、今までの基準に不十分な点がある。先ず動詞と名詞に対する認定は曖昧であり、全体像を欠いているのが普通である。次に品詞認定には静的と動的な相違もあるので、当然ながら語彙と統語の相違がある。最後に品詞認定は助詞によって違うのが特徴である。副助詞は品詞認定に繋がらないのに対して、格助詞は階層的な相違がある。ヵえに、如何に語彙と統語との相違を明らかにするのかは、品詞の正しい認定に積極的な意味があると言えよう。よって、本稿では以上の認識に基づき、日本語における品詞認定の曖昧さを中心に、様々な角度から考察を進めることによって、従来の不十分な所を補うと共に、品詞認定の基準を構...

徐福东渡日本说是怎样形成的——从“渡海求仙药传说”到“东渡日...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本文的主旨在于:还原“徐福东渡传说”的真相,清算在这一问题上的误区。笔者从有关这一传说的最原始史料入手,系统地梳理了“徐福东渡传说”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公元1世纪之前的“徐福渡海求仙药说”,如何在10世纪以后演变成了“徐福东渡日本说”之过程及其背景。同时,观察了这一传说在中国和日本的境遇,并重点考察了20世纪中期以后中日史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态度、做法及其若干背景原因。关键词:徐福;渡海求仙药;东渡日本;传说与史实一 引言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提起徐福东渡日本传说,知道的人都不少。众所周知,该传说的主要内容是说,秦代的方士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奉秦始皇之命,为寻找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之仙药,乘船...

第四代导演电影美学风格生成的文化语境

作者:董广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简介: 与以往不同,当代电影美学风格的研究总是与社会、历史现实相关,与文史哲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研究趋向并非舍弃个人化的风格探索,而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把导演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他那个时代的主流电影风格对比之下显现出的特性,作为其独树一帜之风格的研究基础。”[法]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吴佩慈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1]因此,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应理所当然地与第四代导演的美学风格研究联系起来。任何一种美学风格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前人的影响,都有它特殊的生成语境。第四代导演也不例外,其美学风格的形成同样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影响。“文化...

地域美术研究的范式反思与方法论建构

作者:刘佳帅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简介: 地域美术研究,既是21世纪之交以来的研究趋向和热点课题,也是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在文化认同和形象定位角度上,地域美术参与并建构着地域文化的形象、特点及身份,呈现地域文化的独特地域个性和人文价值。然而,通过对中国地域美术研究现有成果的梳理与分析发现,当前学界在地域美术研究领域的方法论意识较为模糊,导致叙述框架难以切入对地域美术个性及独特人文价值的有效分析。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地域美术研究的范式,并借鉴文化地理学和空间社会学的相关理论资源,对地域美术研究的方法论路径展开思考。中国的地域美术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升温并成为研究热点的。究其原因,与时代语...

忠县“忠”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作者:雷学军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简介: 重庆市忠县正致力于打造“忠”文化之都,那么,对于忠县“忠”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应该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该问题,虽有人论及,如耕夫的《关公文化与忠文化比较》耕夫:《关公文化与忠文化比较》,邓大庆《忠文化论坛论文选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3—101页。'>[1]等,但论述尚不够深入。本文选取忠县从古到今与“忠”文化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考察,对该问题做稍显深入的探讨。本文所论之“忠”文化主要局限于道德的范畴。要想弄清忠县“忠”文化的起源与演变,首先应该对“忠”的含义及其演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一提及“忠”,一般人大都认为古人所说的“忠”是指忠君。其实,“忠”的本义并非如此...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44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