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陌生化”与中国戏曲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布莱希特作为剧作家、诗人和思想家,他的人生和作品本身就具有启发人思维的巨大魅力,而像余匡复教授这样,以布莱希特“非亚里士多德式美学”观为切入点,研究他的文学创作,势必会引申出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思想,从而激起读者沿着作者的论述继续想下去的热情。我阅读《布莱希特论》这部著作时,深为作者所阐述的布莱希特在接受异质文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精神所折服。布莱希特作为作家,不仅创造力十分旺盛,而且读书成癖,他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除了文学作品,他还涉猎哲学、历史、自然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甚至终生保持了阅读侦探小说的习惯。最令我们中国读者感兴趣的是,他在20世纪20—30年代陆续阅读了不少中国(主要是先秦)...

审美观念多样性问题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以《伽利略传》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演出为转机,我国学术界对布莱希特的介绍、研究,虽时起时伏,却始终未断。对布莱希特作为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拓展。不过,正像绿原先生在为《布莱希特论》一书撰写的前言中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对布莱希特的新戏剧观及其革新工程充满好奇心和兴趣,但至今我们依旧在“陌生化效果”或“间离效果”的表面认识上兜圈子,尚未真正理解布莱希特期望借助“陌生化”达到“客观观察和主动思维”的真谛。我国学术界对布莱希特的阐释,尚存在脱离中国实际的弊病,未能找到阻碍中国人理解布莱希特的那堵“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说明、阐释,以便达到破...

布莱希特逝世50周年纪念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1936年,布莱希特在伦敦流亡期间,结识了一位名叫贝布思寇的公主,这女人是个布莱希特文学作品崇拜者,两人约好在伦敦著名的萨沃伊饭店聊聊天。布莱希特日常生活中习惯于穿工人装,从不穿西服打领带。他这身打扮引起饭店门房的怀疑,被人挡在了门外。他设法走另外一个门进去,也被挡了回来。第二天,他给公主写了一封信,说明未能践约的原因:“大堂入口站着一位派头颇似部长的先生,用当地流行的英语盘问了我一番。显然他并未把我当作一个知识精英,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而是根据外表,误以为我要么是个危险分子,要么至少有碍于这里的观瞻。我相信,要是我说出您的名字,他一定会立即叫来警察,以为我会对您图谋不轨呢……”一个出身德国...

纪念布莱希特诞辰一百周年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1998年2月10日是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德国杰出剧作家、诗人,20世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贝托尔特·布莱希特诞辰一百周年。布莱希特的名字,对于中国读书界,特别是对于爱好话剧的观众,是相当熟悉的。新时期以来,文艺界人士谈论布莱希特,犹如谈论改革开放一样,令人振奋、鼓舞、眼界大开、思绪如潮。自从1979年青年艺术剧院陈顺同志与黄佐临先生合作导演的《伽利略传》上演以来,他的《高加索灰阑记》《四川好人》《小市民的婚礼》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帅克》(片断)等剧目的演出,对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戏剧界人士艺术观念的变革,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欣赏趣味的多样化,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戏剧界已有专家指出...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难道因为骡子既非马又非驴,就不称其为最有用的驭兽了吗?——莱辛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在现代欧洲戏剧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对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做出了新的贡献。他的《戏剧小工具篇》被誉为“新诗学”,他本人早在生前便获得了“经典作家”的声望。当代欧美重要戏剧作家,大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过他的戏剧美学的影响。目前欧美戏剧艺术(包括电影艺术)史诗化的倾向,无疑是从他的“史诗剧”创作和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布莱希特“史诗剧”理论的创立,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根据他的私人秘书和生平创作中的合作者,爱莉莎白特·豪普特曼的记载,他在1926年搜集材料,准备写《芝加哥的屠户》的时候,深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

关于“史诗剧”这个术语的说明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自从《伽利略传》于1979年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上演以后,人们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与创作方法,表现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距离比较确切地了解他,尚有一段相当远的路程。我国读者除了能看到他的不到十个剧本和某些诗歌之外,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尚未见到他的一部戏剧理论选本。而不了解他的理论,要想正确理解他的创作方法,是相当困难的。这一本布莱希特研究资料,或许可以帮助我国读者,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布莱希特创作的特点。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史诗剧是戏剧而不是史诗,自不待言,可它为什么称“史诗剧”?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吸取了史诗艺术的叙事方法,来广泛深入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具...

布莱希特现实主义主张研究笔记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在布莱希特现实主义主张形成的历史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末期发生在《发言》杂志上的那场关于表现主义的论争,起了重要作用,布莱希特在这个背景下所撰写的驳斥卢卡契的那些笔记,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那些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文章和札记,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这部分文献,各国德国文学工作者、文学理论工作者,尤其是德国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中国,关于这部分文献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这里我想就这些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做一些概括的评述,以期引起同行们深入研究和讨论。关于表现主义问题的论争,实际上是一场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论争,卢卡契为参与这场论争而写的论文《问题在于现实主义》,点破了这场论证的实质。布莱希特的...

布莱希特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

来源图书: 布莱希特研究
作者:张黎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简介: 德国诗人斯特凡·赫尔姆林于1979年出版了一本传记性的散文《暮色集》,在第10篇里他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后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流行的艺术观的感受,他说:“从我开始学习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并加入工人运动的时刻起,周围环境便给我带来一种苦恼:尽管我感觉到理论在人类一切领域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可在艺术领域,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我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发现了关于艺术活动的重要而十分精彩的论述,当然,这些论述常常不是为了阐明艺术而写作的,而是为了阐明经济发展。但是,他们的直接追随者,对这些道理几乎未能做出什么评价;文本被当成了《圣经》来引用,照理,应该着手对它们进行一番认真研究,用科学...
上一页 56789 10 11121314下一页  第 /49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