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The Significance of Morphemes in the Building of Vocabulary ...

作者:邹雪玲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本文拟从有效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论述词素和词汇的关系以及词素在词汇学习和语言习得中所起的作用。习得词素不仅有助于习得者大词汇量的形成和建设、心理词汇的形成,而且也为习得者建立起有效的习得生成机制,使其获得语言生发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得出结论:词素在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词素的习得应该随着英语习得的开始而开始并贯穿始终。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

作者:杨倩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维果斯基使用“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这一概念阐述学校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自从他创造这个术语至今,ZPD所表达的概念本身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回顾了英语作为二语/外语教学近年来相关的文章和论著,将研究者对于ZPD的阐释和应用进行调查,重点在于反映新的模式、规律。对于这一概念的阐释和教学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概括总结:符号调节、为结果而采取的手段抑或手段—和—结果、发展抑或改造以及学习活动中的交互。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将这一概念恰当地应用于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中,希望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Machin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Te...

作者:郝雅溪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本文先从分析机器翻译的定义出发,区分并纠正了对其的一些误解。进而建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翻译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也需要针对科技的进步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译员过程中培训他们借助翻译辅助工具完成任务并提高工作效率。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China's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s...

作者:杨冬敏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翻译教学研究是应用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的主要是各个阶段和学历层次的口笔译教学问题,其中翻译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翻译理论者和翻译课教师的重视。本文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了近年我国翻译教学方法的实施、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口笔译翻译教学方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Metaphorical Cognition of Translation

作者:潘婧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翻译的认知研究从崭新的角度,探讨了翻译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的本质基础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多域之间相互连接、对比,最终构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翻译在概念隐喻的框架下,把源语和目的语相互映射,形成新的整合域。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翻译的隐喻本质,以及在二域和多域的思维结构中,译者如何作出选择并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本文认为翻译不仅是语际之间的转换,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是译者思维隐喻概念化的结果。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Allocation on Simultaneous Interpret...

作者:李若子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同声传译参与的是跨双语的瞬时信息交换,要求准确并符合表达逻辑。类似汉语这样的表意文字以其不同于表音文字的语音表征时刻影响译员工作记忆系统的形成,具体的语言结构是否会对译员的记忆和注意力分配产生习惯性影响?口译培训过程中应如何有针对性地训练?针对汉语的特点就注意力分配进行探讨,将对口译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Conversion between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s in E...

作者:李立茹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翻译中往往需要译者采取一定的变通手段以实现语义灵活对等。正反转换即是其中常常用到的翻译技巧之一。本文就英译汉举例,指出讲英语的民族和讲汉语的民族之间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英语中肯定的表达翻译成汉语时就可能或必须转换成否定,反之亦然。据此,本文主要分析说明了英译汉中正反转换译法的应用。

A Study on ZENG Pu's Exploration into Translation in the Era...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01日
简介: 曾朴作为近现代翻译家的文化身份,是他参与中西文化沟通和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文化坐标,在对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热爱和研究中,曾朴试图通过翻译这一文化互动的方式改造中国文学,参与新文化运动,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复兴。针对不同的文化建设策略,他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并始终坚持以独立坚韧的姿态著译不辍。
上一页 1234 5 678910下一页  第 /49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