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论空间正义的生态之维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都市社会的转型,传统正义理论在面对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所造成的诸多正义问题时逐渐失去了理论效力。现实空间矛盾的凸显以及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共同开拓了正义理论的空间视域。空间正义范式的提出旨在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空间资源的占有和分配、空间权益的获得和享有上的不平等关系。可见,空间正义仍然关注的是社会领域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是社会正义原则在空间场域中的展现。因此,中国学术界在探讨空间正义问题时,主要着眼于分析和解决城市空间生产所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冲突和矛盾。实际上,空间生产和空间规划还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匮乏等环境问题,并进一步引发环境风险、环境危险物的不公正分配问题。由于空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反生态吗?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构成当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国际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1975年,舒马赫(E.F.Schumacher)就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将价值赋予自然是一个毁灭性的错误:“忽视这一重要事实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把游离于现实的、未经人手加工的东西都视为无价值的东西。甚至连伟大的马克思博士在阐释所谓的‘劳动价值论’时也犯下这一毁灭性的错误。”E.F.Schumacher,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Mattered,New York: Harper&Row,1975,p.15.'>[1]当今的生态经济学家从自然的内在价值出发也...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及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经验教训,着眼于更广阔视野来不断深化中国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0页。'>[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性论断。“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意涵与绿色变革意蕴,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价值观创新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价值观是人通过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认定事物、辩定是非,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价值或作用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价值观既反映人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又是行为动机的导向,有助于人确认优先行动的目标。在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之前,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的内核”李路路等:《“分化的后权威主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及其变迁分析》,《开放时代》2015年第1期。'>[1],也是社会道德的立足点,“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主体精神风貌,发挥的是一个社会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风向标作用”侯松涛等:《变革·转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历史逻辑》,《学术论坛》2018年第6期。'>[2]。中国生态...

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三个判断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一 社会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逻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矛盾和严重冲突的唯一出路。具体地,我们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资本主义解决不了它自身制造的生态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扬弃。(一)资本主义解决不了它自身制造的生态危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结构、生产者和自然的状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深重的生态危机。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机器和大工业》,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

论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体系的价值立场与基本原则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生态文明作为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在哲学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发展方式和人的生存方式等问题上都有别于工业文明。正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了当代西方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生态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生态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生态思潮。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西方生态思潮的引进和评介,并呈现出借鉴或认同“生态中心论”和“现代人类中心论”,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学术界对“红绿”生态思潮,特别是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开始挖掘、整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并提出了建构以马...

人与自然“主奴关系”形态向平等秩序的转型

作者:王雨辰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由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永续发展的大计摆在了中国人面前,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略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人们可以从不同视域对其价值进行解读,但从哲学向度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所蕴含的普遍意义首先是,开启了对人在自然世界位置中的一种新的解读,实现了人与自然由“主奴关系”向公平正义秩序的转型,以及在此基础上遵行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产模式。一 人与自然的“主奴关系”形态自人类诞生并有自我意识以来,确认...

绿色发展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东湖论坛(2016)”国际学术...

作者:刘启航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依托湖北丰富的高端学术资源,聚焦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2016年11月12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发展与全球治理”。此次研讨会,把绿色发展视野拓展到全球治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政要就如何界定绿色发展和真正推动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为趋向的全球治理的问题,中国在引领世界绿色文明发展中应担当怎样的责任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并就以上问题达成如下共识。研讨“绿色发展与全球治理”这一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探索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全球发展与治理...
上一页 123 4 5678910下一页  第 /20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