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另类翻译表征观——“他者为上”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具体到翻译领域,中国佛教翻译与以他者为上的表征观是完全一致的。佛教倡因果报应,六道轮回之说,重福报消业,功德因缘,乃使稔恶之徒,亦自怵祸害,俯首皈信。于是英才硕彦,遂多入于佛门。于凌波居士:《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http://www.hhfg.org/jcjx/f19.html)。'>[1]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方面来看,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虽偶有禁佛事件,但总的看来历代帝王还是扶植佛教的。南朝宋齐梁陈,全国佛教化程度非常高。刘宋朝,佛驮跋陀罗翻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齐代有僧柔、惠次等人讲经不断。梁武帝最崇信佛法,曾四次舍身于寺。梁武帝对于饮食酒肉的加以宗教与王法的双重禁止,将他之前已经存在的...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两种表征观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除了后殖民表征观,西方还存在另一种表征观,二者交织在一起。周宁指出,西方的东方主义,向来就有两种传统,向往与恐惧、仰慕与仇恨交织在一起。这两个东方,一个是现实的、已知的、压迫性的,另一个是想象的、未知的、超越性的。这两种“东方主义”,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另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前者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心谋划”;后者却将东方理想化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成为超越与批判不同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前者在建构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道德权力,使其在西方扩张事业中相互渗透,协调运作;后者却在拆解这种意识形态的权力结构,表...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历史转向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历史转向论也与文化表征危机论一脉相承。“历史转向”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个转向中,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扮演了重要角色,堪称中流砥柱。新历史主义基于相似的历史观融合了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新思想。无论是后现代历史观,还是后结构主义历史观,无论是女性主义的历史转向,还是后殖民主义的历史转向,都可以涵盖在“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新历史主义观念之内。90年代初,有人甚至将“历史转向”与新历史主义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新历史主义是对过去10年文学批评中历史转向的称谓。”R.Wilson & R.Dutton,New Historicism and Renaissan...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文化认同危机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表征的特征就是观念系统的再现或对身份的表现。从上述有关表征危机的论述来看,身份认同危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文化表征危机的衍生,即某些文化群体无法表征自我而造成的认同混乱。文化认同危机,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或不清楚“我是谁”,或者,“我”有了多种身份,原来以为清楚的,现在变得模糊了;原来自信的,现在惶惑了;原来相信的,现在怀疑了。洪晓楠、李晶:《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和谐文化的构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文化认同涉及排斥与包含,首先表现为划界的问题。这种与他种文化相区别的身份认同,成为一个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就个体而言,往往是从文化集体无意识中获得自己的身份记忆的。王岳川指...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文化表征危机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文化表征危机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利奥塔、杰姆逊等西方后现代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学者。利奥塔说,“资本主义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将人们熟悉的事物、社会形象和机制非现实化,以致一切所谓的反映现实的表征活动,除了引起对昔日的回忆、戏谑模仿,令人难受而不是满足以外,根本无法再现现实。”由于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产生的粉饰并凝固现实产品的排挤,真正反映现实的表征活动,根本得不到观众和读者的保证。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杰姆逊认为传统的表征活动已变成非表征活动。在资本主义文化已彻底沦为商品的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反映现实”已经成为复制资本主义价值观神话的同义语。很明显,所谓的文化表征危机...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语言表征危机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语言表征危机论起源于现代主义尤其是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来对语言的思辨。早在现代主义时期就出现了语言危机:“表达问题是现代主义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表达出现了一种危机。在早期,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时代,语言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人们仍然认为如果你感觉到什么,你就可以说出来。”“而现代主义的到来带来了这样一个意识:不管你感觉到什么,你都不能说出来。”[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1]这种无言可以传的语言危机就是一种表征危机。潘知常认为,人们曾经坚信,语言可以再现现实,但事实上,语言也只是一种人格话语。从古到今,只存在被语言陈述的世界,语...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表征即翻译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西方文化史上,一直存在有关语言符号表达或象征真实的命题,即表征问题(Representation,又译“再现”)。从古希腊——罗马以来一直到整个19世纪,再现论被当作恒定的真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再现论围绕真理而展开讨论,认为任何一种东西,都存在着本质,艺术的目的就是找到现实的本质或真理。正如葛校琴所说,再现论者相信万事万物都可以追寻终极存在,即预示了一个终极模型的存在。再现论相信对称的二元主义,它试图用一种符号指称一种事物,用一种知识涵盖一种真理,它就在这种词与物之间,知识与真理之间寻求联结、等式、符合。传统翻译理论就来源于最初的艺术再现论。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上海译文...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研究立场

来源图书: 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
作者:王富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简介: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认为不可能存在纯粹的、价值中立的学术活动,学者又时刻以客观公正的立场进行自己的政治与学术活动。从话语的层面上,无论是后殖民理论家还是后殖民翻译理论家都有着相同的文化立场,即以对抗的方式挑战西方文化霸权,消解东西方文化间的二元对立,最终实现弱势文化的非殖民化。笔者在本书中亦试图采用后殖民式的文化立场,不偏袒汉文化,而是站在弱势文化的立场上——无论这种弱势文化是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文化,还是相对于汉文化的少数民族与周边小国文化,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霸权。没有哪一种文化在一切方面在一切交流中都永远是强势文化。所谓强弱始终是相对的。因此,笔者只强调流动的弱势文化概念,不...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上一页 1234 5 678910下一页  第 /210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